近日,一只《布谷鸟》经长途跋涉,终于飞出山谷,在即将到来的儿童节,带给中国儿童和母亲一份特殊的精美礼物——中国原创寓言童话集。
这部寓言童话集的作者,也是《小王子》和《兰波作品全集》的译者,诗人王以培。
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认识了这位诗人朋友,那时他还是个文艺青年,捧着自己心爱的诗作,来我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而不久前,王以培又在我们作家社出版了他的新诗集《荒凉石窟·醉舟》,话就从这里说起。
同时作为王以培的诗集与童话集的责编,或许我最先发现:从某种程度上讲,王以培的诗歌与童话互为印证,相互“注解”。比如像敦煌,荒凉石窟,这样的主题,在王以培笔下,既能写成玄妙的诗篇,也能变成一个有趣的童话,让三岁儿童也能理解,这该怎么写呢?
照《布谷鸟》的说法:荒漠为何会有石窟,石窟里为什么现出壁画、飞天?只是因为从前有个孤独的人,离群索居,住进荒漠,他实在太孤单,于是凿窟作画,画出飞天、金翅鸟、羚羊和九色鹿来陪他玩。这样荒漠便不再荒凉,诗人和他创造的生灵一起游玩,并一同战胜了孤独。
所以在这里我祝福《布谷鸟》,飞跃时空,飞进孩子们心中;只因它的歌声“通灵”,连着现实生命与中国文化传统,照作者自己在《布谷鸟·后记》中说:“真正的童话,是岁月在生命树上结出的果实,源于成人对童年的认识和回忆……童年的一段经历或感受,如一株根苗,须用一生的心血和智慧来浇灌、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讲,童话总是未完成的,留待读者进一步用心完善。”
比如《流浪汉和他的布口袋》,本身就是一首诗,是王以培本人对生命的真实感悟:
从前有个流浪汉,在世界各地漂泊旅行,每经过一个地方,就将它装进自己的布口袋。
就这样一直走啊走,走了一辈子,直到老了走不动的时候,他已不知自己走到哪里,住在什么地方了;换句话说,他想去哪里就在哪里——
这天晚上,他想在纽约过夜,就把纽约从布口袋里取出来,铺在草地上,躺在灯火中的一片小树林里,枕着1969年的细雨和摇滚乐,沉沉入睡。
过两天,他又想回青藏高原,就将拉萨从布口袋里取出来,躺在雪山草地间,听着喇嘛的诵经声,安心入眠。
到了晚年,他常想回家,布口袋里就涌出钟声和烟雨江南;他常躺在乌篷船上,枕着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就是他流浪一生的收获,那只搭在肩头的布口袋;直到他死后,人们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两件破衣裳和几只空酒瓶,什么也没有。
而这个流浪汉的旅途最终没有白走,其实后来他找到了家:童话中的“烟雨江南”对作者而言,日后成了长江三峡。在王以培真实的人生旅途中,他的确是在西方诸国“游吟”十年之后,才找到自己的心灵故园与人生道路;他确曾从心灵深入找到自己深爱的祖国,从2001年至今,独自一人在长江三峡淹没区采风、创作,而所有这些,不仅在他的诗歌、小说中呈现,也自然流露在他的寓言童话中。
而至此《布谷鸟》出山之际,我深深祝福这只“散布谷物”的吉祥鸟儿,给我们民族、我们这个时代带来最真诚、美好的祝福。
这也是《布谷鸟》名称的由来,在民间传中,“布谷”通“不古”,而用心倾听的叫声,不难发现,那深深祝福来自我们民族最纯净的深山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