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5月27日 星期三

    湖畔那座图书馆

    龙飞(天津市)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5月27日   22 版)

        每当我在景色如画的校园内漫步,经过碧波湖畔那座庄严、朴素的图书馆大楼时,我都要向她投去多情的目光。虽然这幢楼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虽然如今她已成为图书馆的一个分馆,被称之为“老馆”——十多年前造型新颍、规模宏伟、设备先进的新图书馆落成并投入使用,绝大部分图书都迁到了那里。尽管如此,我对老馆依旧情意绵绵。

     

        这座神圣的知识殿堂同我的青春岁月,同我的花样年华紧密交织在一起。

     

        大学毕业后分到这所著名学府,让我倍感自豪。那天来校报到,第一站是人事处,然后到各个部门办手续。最令我兴奋的是在图书馆里领到了十个借书证,那位温文尔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教师可以进书库。”哇,十个借书证,而且还能到书库里任意浏览,翻阅……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快乐?当我拿着十张借书证走出图书馆大楼时,看到天空湛蓝,阳光灿烂,顿时觉得生活多么美好!

     

        两天后全部手续办完,我便急不可耐地跑到图书馆。第一次进入书库,真有目不暇接的感觉。从未见过这么大的书库,这么多的书!我仿佛置身于仙宫宝境,欣喜若狂地采撷着各种奇珍异宝。

     

        从此,到书海里畅游便成为我生活中的最大乐事。我怀着渴望知识、追求精神享受的狂热,广泛涉猎各种门类的书籍。图书馆成了我的第二大学,在那里博览群书,汲取到丰盛的精神营养。

     

        我是图书馆的常客。图书馆里的老师们辛勤工作,竭诚为师生服务。在书籍的海洋中,每一位工作人员似乎都受到了熏陶,显得文质彬彬,书卷气十足。以后,我同他们当中的许多位结成亲密朋友。

     

        每去一次图书馆,我总是满载而归。至于自己究竟从那里借过多少书,读了多少本,如今实在难以一一说清。正宗的中外文学名著自不必说,因为这些本来就应该是文科教师的必读书目。我还读过不少与自己专业没有很直接关系、却非常好看非常有益的“杂书”。随后又发现图书馆里还收藏着许多名贵画册,我有幸观赏到那些享誉世界的艺术珍品。书籍为我打开了一个博大而精彩的世界,书籍把我的精神生活引向一个新境地,那是一段无与伦比的幸福时光。

     

        然而为时不久,全校师生下乡“四清”,紧接着“文革”开始了。于是我那饱览群书的黄金时代就这样戛然而止。

     

        十年浩劫中,有同事把书当废品卖。可是收废品的小贩嫌外文书的精装封皮太厚,占分量,要一一撕掉书的封皮才肯收。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悲惨。而我不相信人和书会永远不幸,将自己的藏书精心保护。

     

        终于迎来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同事们个个精神抖擞,要追回那被耽误了的时光。大家都跃跃欲试,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外语教师一般总是首先想到从事译著工作,教研室的领导便到北京的几家出版社为教师们联系一些翻译选题。他们去了一家大出版社。负责接待的是位资深编辑,那位编辑语重心长地说:“外语教师想搞点东西,不要仅仅局限在翻译上,否则路子太窄,也容易‘撞车’。可以运用外文资料来撰写嘛。”当教研室负责人回来向大家传达这个建议时,我听后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运用外文资料来撰写,那将是个多么广阔的天地!

     

        1978年我给北京某出版社写信,提出一个关于外国文学艺术家的选题——这种勇气与信心应归功于在“第二大学”期间的那些积累。编辑立即回信,约我写一部外国美术家的书稿。原来出版社恰有此计划,正物色作者,而我主动上门毛遂自荐,所以一拍即合。随后经两篇试稿通过,便算敲定了。

     

        撰写书稿需搜集和阅读大量资料,于是我又像刚来校时那样,频频造访图书馆。所不同的是,当初怀着一股饥不择食的狂热,而此时已经有了明确目标。我从图书馆里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撰写工作便展开了。

     

        处女作于1981年问世,从此一发不可收……后来这本书多次再版,1991年被台湾一出版社买去版权在台北出版,1993年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出版形势好,社会风气好,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创下8年内出版5本书的最高纪录。也是从这时开始,我所撰写的书便一本一本被摆放到图书馆的书架上,成为浩瀚书海中的一粟——这算是我对她赐予自己那么多恩惠的一点点回报吧。

     

        长期以来,读书、写作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愉悦。我切身体会到,书籍对人一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因而我越加热爱书,越加信奉高尔基那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湖畔那座图书馆是我心中的圣土。在生命的花季,我从她那里得到丰富养料,人生因而更美好。早年如醉如痴的读书生涯永远铭刻心间,每每回忆起来都感觉非常甜蜜。“文革”结束,当我迎来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又是她鼎力相助,提供大量资源,让我沉浸在写作的欢乐里,同时也为社会奉献绵薄之力。总之,她犹如我命中的贵人,与她结缘,我便成了个幸运儿。深深眷恋她,永生永世感激她。

     

        校园里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而我对粼粼碧波旁的老图书馆却情有独钟。每逢走近她身旁,我都停下脚步,向她致注目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