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24版:新教育·图书推荐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5月27日 星期三

    发展视觉思维,促进有效教学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5月27日   24 版)

        刘冬岩的《有“眼光”的教与学——视觉思维与课堂教学研究》一书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为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切入点。

     

        一、视觉思维——人类重要的创造性思维

     

        “视觉思维”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著名的德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提出来的,他认为“所谓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刘冬岩在借鉴阿恩海姆定义基础上阐释了视觉思维的定义,即视觉思维是“视觉观感对外部刺激进行反应形成‘视觉意象’,并以‘视觉意象’为中介,在观看、想象和构绘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创造性思维”。

     

        视觉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比语言符号更为古老的认识方式。视觉思维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透过儿童画可以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表面上看,儿童画不讲求技法,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的绘画常规,但是绘画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儿童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展现了他们视觉思维的痕迹。现代绘画之父毕加索有次在参观儿童画展时说:“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我就可以像拉斐尔那样画画了,但学会像他们那样画画,却花费了我毕生的时间。”实际上,很多思想家习惯运用意象和图画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主要通过图像加工信息,而不是用写下来的文字或口头语言。他的所有的想法都是以或多或少的清晰的图像呈现的,而且他很难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字。物理学家豪尔斯(John Howarth)也习惯通过在脑海中画抽象的图像来解决问题。他曾说:“我发现画抽象画的过程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是一样的:将问题化约,将参数减少,找出问题的重点;而视觉图形的产生过程也一样,从一堆图形中挑选出重要的共同部分。”

     

        二、看、想、绘——发展视觉思维的基本策略

     

        《有“眼光”的教与学》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视觉思维的内涵,还提出了发展视觉思维的具体策略,并结合语文、数学两门学科举例阐述。作者认为,视觉思维的构成包含三个方面,即观看、想象、构绘。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主要从视觉观看、视觉想象、视觉构绘这三个维度展开。(1)开发视觉化的教学资源。视觉化的教学资源日益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但是有些教师对视觉资源的识别以及利用还不是很充分,未能使视觉化教学资源的教育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有意识地对这些视觉化教学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使它们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思维的学习资源。(2)发展学生的视觉观看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视觉观察时,要启发学生在“看”的同时养成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将眼睛和大脑并用,而不仅仅是盲目、被动地复制物体的基本信息。(3)发展学生的视觉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视觉想象是以视觉意象为主的想象形式,它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联想、“心灵电影”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视觉想象能力。(4)发展学生的视觉构绘能力。视觉构绘是借助纸、笔或者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利用图形、符号等视觉语言来表现概念、原理、规则以及学习者自己的想法,视觉化笔记和绘画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视觉化表达方式。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用板画的方法,把情感体验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启发学生“读读诗,想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学生们积极回答,个个跃跃欲试。浓浓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尽情体验,让想象展翅飞翔,让生命的活力尽情释放。

     

        三、视觉思维的教学意蕴

     

        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既可以藉由多种方式来表征教学信息,弥补语言思维的局限,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本书倡导关注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对于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启示。(1)有助于弥补语言思维的局限性。(2)有助于教学走近生活世界。苏霍姆林斯基常常跟孩子们带着画册和铅笔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他认为,“词的图画被作为一种完整的东西感知”,词语的识记与儿童的视觉感知和声音感知结合起来,“被感知的形象的情感色彩在识记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视觉思维不是对客观刺激物的直接反映,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借助意象在观察、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创造性活动。视觉思维强调学生对视觉信息源的直接感知,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这为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想象、创造的空间。(4)增强教学的美感体验。教学是一项渗透美、包含美、建构美的活动。借助视觉传达教学信息的方式较之文字语言,具有直观性、形象性、非线性和整体性特征,可以增强学生对艺术形式和审美的感悟。此外,当教师与学生沉浸、投入于教学活动时,融合理性与感性,使得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独特的经验,为他们带来满足、兴奋和超然的经验感受,那么这就是一种教学美感体验。美感体验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让主体体验到思想与情感的豁然开朗,感觉自己与世界的完整融合。教学美感体验的创生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表征形式,师生运用视觉思维关注视觉体验、创造视觉意象来表征教学信息,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创造及想象,激发学生的美感经验,将教学提高到一种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境界。

     

        当今时代是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更是一个科技时代,多媒体和互联网人们的生活、工作及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视觉信息激增泛滥,更加强化了人们对视觉感官的依赖。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直观地思考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关键技能。1996年,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NCTE)和国际阅读协会(IRA)提出语文教育应培养六种能力:听(listening)、说(talking)、读(reading)、写(writing),以及观看(viewing)和视觉表达(visually repre⁃senting)。后两种新的学习能力的提出凸现了当今社会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视觉资料读写(vi⁃sual literacy)能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今天,“观看”和“视觉表达”能力己渗透到美国语言艺术(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目前,国内教育研究者逐渐重视视觉思维的教学意义,《有“眼光”的教与学》前瞻性地提出教学过程不能忽视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值得教育理论研究者及中小学教师细细品读。

     

        《有“眼光”的教与学:视觉思维与课堂教学研究》,刘冬岩林冰冰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32.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