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5月13日 星期三

    富国穷人:美国“蚁族”群像

    马维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5月13日   10 版)

        《穷忙》,[美]戴维·希普勒著,陈丽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45.00元

        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幅图片,是两位富人之间的对话。甲说:“看到穷人我就心里难受。对穷人,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给他们造房子,为他们找工作,保护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乙说:“何必那么麻烦,把他们都藏起来,不就了事啦!”

        “把他们都藏起来”这种事,听起来荒诞不经,可事实上,它却是当今世界的几乎每一个政府明里暗里、或多或少会去做的一桩事情。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与为其打工的高智商精英们联手,制造了次贷危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便是穷人——美国的穷人。然后,当危机蔓延,人们不得不纷纷开始为自己的短视和疯狂而买单时,整个社会似乎又都忘记了自己先前的愚蠢,转瞬之间便将矛头指向了那些最早受骗、受害的穷人们,指责他们不顾自身还贷能力,超额贷款,让整个世界陷入灾难。在这样的说辞下,人们似乎已懒得追问: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置他人利益于不顾,毫无节制地超发贷款而导致危机爆发?关于这一点,令人钦佩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在其晚年著作《遍地沉疴》里多有论述。而他的忧心忡忡,大概算是代表了有良知的西方中产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声音,虽然这声音听起来是那么微弱。

        《穷忙》一书的作者戴维·希普勒无疑也是这类声音的代表。他的这部作品虽然完成于2003年,但重版于危机结束后,令人遗憾地证明了,书中论述的种种不幸都远没有过时。巧合的是,大约也是在此前后,得益于青年学者廉思等人的推动,“蚁族”“蜗居”之类的新词开始进入中国人的日常语汇。虽然有着经历上的各种差异,但从社会阶层和经济地位而言,《穷忙》中的大部分主人公,与吾国之“蚁族”或“蜗居”人士大体上可算是处于相同的境遇中。所不同或者说更可悲的是,在富国做穷人的日子,要比在不那么富裕的国家难得多——尤其是在美国这样一个不论右派还是左派执政,都较欧洲诸强更为强调自由竞争的所谓“美国梦”的国度里,一个人可能会因为穷,而遭受比在穷国更多的歧视,同时却又得不到在那些富裕的超福利国家里可能享受到的很多东西。读此书,让人禁不住有“天下富人一般黑”的感慨。

        这本书里写到的穷忙者,是指那些并非常年领取救济金,而常常以工作养活自己的穷人群体。这其中有因缺乏教育经历而经常失业的单身母亲,有被疾病击倒的家庭,有因早年遭受性侵犯、甚至是来自家庭成员的性侵犯而自暴自弃的女性,有因吸毒或犯罪而一蹶不振的人。有的是因为收入低、孩子多,自身缺乏育儿经验又请不起保姆的年轻父母,还有的是在超低工资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如农业、餐饮业、成衣业等)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的工人。最后这类人,在我看来是整部书里命运最不济的一类。他们通常都是来自亚洲或拉丁美洲的非法移民,每周挣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不等,生活在暗无天日或极其肮脏的环境里,每天起早摸黑、累死累活地替人打工,还要受到蛇头的威逼,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同时却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把钱寄回墨西哥或柬埔寨的家中,供养一大家子人。确实很难想象这些人是生活在美国,更不能想象他们的生活还能有什么指望,除了活下去以外。

        贫困往往催生贫困,从而让人们的生活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带来绝望,并引发所谓“贫困的代际传递”,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不过,在书中所描述的这些美国穷忙族的处境里,除了普世穷人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之外,还有着与别国不同的一些特点。举例来说,在美国穷忙族的生活中,常常会因为工资低,没钱定期为车辆做保养,导致车出故障,无法准时上班而失去工作机会,与此同时,车辆的保险费用却又因故障或事故而提高;因为失业没钱交房租,只能住进环境很差的房子里,导致孩子生病,不但昂贵的医疗费用直接加剧了贫困的程度,而且家长还会因为没钱请保姆照顾生病的孩子,而不得不留在家里自己看护,造成再次失业;没钱请牙医会让牙齿逐渐脱落,不佳的外表则会相应减少人们应聘成功的机会……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之,由于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与众不同,在世界上其它地方不能算作穷人的人,在美国却会因为没钱而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寸步难行。诚然,比之于那些赤贫国度里的饥民或是战乱国家的难民,美国的大部分穷忙族都还远没有沦落到能称其为“悲惨”的境地,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可以做到定期缴纳不菲的房租,有自己的车,有自己固定的内外科大夫和牙医,但他们确实没钱——收入低于或略高于联邦或州政府几十年前制定却沿用至今的贫困线标准。

        在美国,穷忙族——直译为“工作着的穷人”——所面临的问题常常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自身懒惰或缺乏工作技能,而是整个社会系统都不支持或很少为这类人提供帮助。其实举世的穷人之所以穷,又何尝不是与他们美国同类一样,往往不是单纯由于自身原因致贫。诚然,他们中的不少人有其自身的问题,如吸毒、犯罪、生活习惯不良等,但这并不能构成一个人要受穷的当然理由。一个正派乃至美好的社会,自然应该抛弃早期工业社会那种一味主张竞争、无视个体差异的、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正视那许多不可避免的人间疾苦,合理而有节制地帮助这些人早日走出困境,在令他们的生活走上正轨后,再鼓励他们逐步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实现各自不同的梦想。

        由此,“改革”其实成了这部书里不曾出现却又总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一个词。在我看来,作者花费多年心血,走访那些生活中的失意者,走近他们的生活,切实体会他们的苦衷,著成此书,最终目的乃是帮助唤起美国公众对穷忙者的关注,并尽力呼吁社会精英通过加税等措施,负起对穷人的责任。而与此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因为他的人道情怀,而轻易放弃对穷忙族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机会。在他看来,穷忙族对自身的处境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每个人特有的困境外,要想摆脱自身不利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社群,首先要意识到选票的关键作用,充分运用民主政治的博弈工具,克服缺乏自信、事不关己的思维定势,多参与选举投票等活动,提高政治参与度,以争取到更多于己有利的政策——毕竟,只有自助者,才能赢得“天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