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作者自述

    大熊猫:秦岭大山中的守望

    庞旸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29日   16 版)
    《守望大熊猫》,雍严格、庞旸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35.00元

        2014年春天,时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杨虚杰把我介绍给该社副总编许慧和资深编审吕秀齐,说她们正在策划出版一套“再难见到的动物”丛书,请我担任其中“大熊猫”一书的作者。杨总选中我,大概因为我曾经写过《中国宝贝大熊猫》一书,并为此多次去四川卧龙、雅安、宝兴等大熊猫生活的地方考察、采访,对国宝大熊猫还算了解吧。

        许总、吕编和我为这本书的特色和定位费了一番周折。我们首先探讨:是出一本传统的“知识科普”书呢,还是展示野生大熊猫的原生态,凸显动物科学工作者的“亲历性”呢?最终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后者。以往出版的野生动物科普书,多是一般性地介绍动物科学知识,读者对这类书已经产生了阅读疲劳。而“再难见到的动物”丛书,强调有一线科学工作者的参与,给读者以野外科考生动的一手资料。为了充分体现这一特色,我提出:邀请秦岭大熊猫专家雍严格加盟,与我合写这本书。

        在写《中国宝贝大熊猫》时我就认识了雍严格老师。雍老师是护林员出身的知名大熊猫专家,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生长在秦岭大山里,在上世纪70年代那艰苦的岁月,直接受教于北大生物系出身的动物科学家张纪叔,后来又成了我国大熊猫界两位巨擘——胡锦矗和潘文石的门下弟子。他不仅得胡、潘两师的真传,更难得的是长期工作在野外,与大熊猫等各种野生动物保持零距离的接触。野外经历使他在大熊猫研究领域有不少独到的建树和贡献,得到国际国内的承认。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很重视科普,写过不少有声有色的科普文章,还有很棒的野外摄影技术,拍摄过许多珍贵的野生大熊猫照片。他的“野性熊猫”博客图文并茂,吸引了不少大熊猫爱好者。与雍老师合作,自然会使这本书增色不少。

        大家知道,我国大熊猫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个省,又分野生熊猫和“异地保护”(即圈养)大熊猫。我们将本书内容圈定在:陕西秦岭的野生大熊猫。秦岭大熊猫的数量虽然没有四川岷山、邛崃山那么多,但是密度大。在佛坪自然保护区,每10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半大熊猫,密度为全国之首。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绝,秦岭大熊猫形成了“秦岭亚种”,其相貌和习性都与四川大熊猫有所区别,还有极为罕见的“棕色大熊猫”。此外秦岭大熊猫还有一个特点,对喜爱大熊猫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好处,就是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的8个月间,它们都在1900米以下的巴山木竹林中活动,这里很接近人类生活的地区,人们很容易见到野生大熊猫。这与四川大熊猫“隐居深山,难得一见”的情况是不大相同的。

        说到秦岭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就不能不提到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团队。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潘教授团队在秦岭深山里坚持了长达十几年的野外科考,为世人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大熊猫野外生存的奥秘,为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他们的工作是艰苦异常的,甚至有研究生为之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可歌可泣,感人至深。本书第一部分“秦岭大山中的守望”,写的就是潘教授和他团队的工作和事迹。遗憾的是,因为潘教授远在广西崇左研究白头叶猴,不能亲自接受我们的采访。但幸运的是,我们在长青自然保护区能与潘教授的野外助手向定乾朝夕相处。向定乾和他的父亲向帮发曾长期跟随潘教授团队从事野外科考,有许多生动感人的第一手故事。对他的采访,加上研读潘教授团队的著述、文献,使我能够比较真切地把握这一部分内容,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递给读者。

        本书第二部分,由雍严格老师的大熊猫科普文章和我整理的雍老师经历的自述组成。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山里长大的孩子,是怎样一生与大熊猫结缘的。雍严格老师的文章,没有几十年日复一日地在山中与大熊猫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没有那种匍匐在冰雪之中含辛茹苦的观察,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在写作中,我常常会为大熊猫科学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而同样令我感动的是大熊猫研究领域这种师生之情——在那最艰苦的年代,张纪叔老师、胡锦矗老师、潘文石老师,还有外国专家夏勒,用极大的热忱悉心培养了这位秦岭大山中的小护林员,将他引领上科学研究之路。可惜的是,由于张纪叔老师过早去世,家人移居国外,我们竟连他一张照片都没能找到,只能通过雍老师那传神的描述来感受这位可敬的动物学家的音容笑貌了。

        如果你是一位大熊猫迷,你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种种关于野生大熊猫的有趣话题并找到答案,比如:野生大熊猫是怎样“比武结亲”的?熊猫妈妈在野外是怎样带仔的?熊猫妈妈生下双胞胎为什么会“保一弃一”?野生大熊猫近亲繁殖了吗?竹子开花会使大熊猫断粮吗?大熊猫“醉水”是怎么回事?秦岭为什么会有棕白色大熊猫?等等,等等。书中对这些问题都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此书付梓时,正赶上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公布。令人欣慰的是,全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有所上升,增加了268只,增长率17%(其中秦岭大熊猫增长72只,增长率26.4%,为全国之首);全国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也明显扩大,增加了12%。出版社及时调整版面,将这一令人振奋的结果加在了书中,算是给这本书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了写好这本书,我与吕编专门深入秦岭长青、佛坪自然保护区,登上海拔2400米的中山,采访当地的土专家、护林员,考察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境,亲身感受山中那充满生机的天然气息。本书第三部分记录了我们这次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与读者分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