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对话:如何讲述《熊猫的故事》

    本报记者 红娟 (整理)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29日   08 版)
    木下晋现场展示自己为图画书中“老婆婆”的人物原型创作的巨幅铅笔写生。

        ▶▶▶谁来讲:中国元素的国际表达

     

        ▶▶▶讲什么:人文标签的本真表达

     

        ▶▶▶怎么讲:尊贵题材的朴素表达

     

        2014年8月27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熊猫的故事》国际版权推介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该书文字作者唐亚明、绘画作者木下晋、CBBY前主席海飞、责任编辑魏钢强和彭学军就这本“国宝”题材图画书的创作出版展开对话并回答了观众的提问。

     

        选题和故事——

     

        “不断地排除人为的设计和想象,排除掉的可能比用上的更多”

     

        海飞:我们每年出版四万种儿童读物,这个数字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在这里面,图画书每年是4000种,原创2000种,引进2000种。图画书出版已经进入黄金时代,成为少儿读物发展的重要标志。

     

        唐亚明:我在日本编辑图画书已经31年了,亲眼目睹了日本图画书的黄金时代,也目睹了台湾、韩国图画书发展起来的过程。中国终于进入了图画书时代,很高兴能用具体的行动为国内图画书的发展出点力。

     

        这个书文字创作最难的地方,就是不愿意把熊猫拟人化。仔细想来,熊猫自身的生存经历,就已经很激动人心了。比如说它生两个孩子,必须扔掉其中一个,因为吃竹子的营养只够哺育一个孩子,这对熊猫来说是多么大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不是按人的感觉、人的故事编造一个情节就行的。

     

        彭学军:我也有这种体会。几稿改下来,文字简洁了,但总觉得内容比较平,好像少了什么东西。这时候魏老师说,你再看一下唐老师的初稿,于是我又回过头去看。发现最初看这个稿子的时候,打动我的一些描写,其实是熊猫生活习性的一些细节,改来改去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把它删掉了,就赶紧找回来放进去。再一读就会感觉到,整个稿子生动多了。

     

        魏钢强:比方说小熊猫刚出生,排泄功能发育是不完善的,熊猫妈妈要用舌头去舔它,帮助它排泄……类似的细节,真实而震撼,但得换一种适合儿童接受的语言来表达。

     

        彭学军:真正的大熊猫就是这样的,这样吃着,拉着,繁殖着,这是它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其实,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是如此,这是丛林里所有生命的真实存在。

     

        木下晋:去年去四川采风之后,看了很多熊猫的资料,感觉熊猫身上体现了很多的生活智慧。认为熊猫可爱是因为“人”觉得它可爱,殊不知它这种黑白的颜色,其实对其他动物是一种威慑。我在画熊猫时,总要不断地将脑子里对熊猫的一些固有的印象扔掉。因为它非常单纯,很多动作、姿势不是人所希望或想象的。我在创作中要不断地排除人为的设计和想象,排除掉的可能比用上的更多。

     

        形象和绘画——

     

        “这一次用铅笔画熊猫,让我的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魏钢强:木下先生想说的话很多,但他更擅长用绘画来表达。在人类看来,熊猫都长得一个样。但是大家看我身后的背景板,这是书里的老太太,一看就让人信服的一个中国老太太,而且还就是四川地区农村的。木下还特地带来了这位老太太的另外一幅肖像画,请拿出来展示一下。这就是图画书的创作,每一个形象都是有生活原型的。

     

        木下晋:这个老太太跟书里的是同一个人,这是她平常生活中的表情。后面(背景板上)这个是熊猫受伤,老太太发现熊猫时候的表情,我们看出她的表情中充满了慈爱。这个老太太我画了好几张,但是我想后面这张(放到书里)最合适。

     

        唐亚明:这样一幅画至少要画两个星期。铅笔画看上去就是黑的,但木下用了10H到10B共22种铅笔表现不同的灰度。是我最早发现这么一个铅笔画家,从来没有画过图画书,我让他画了几本都非常受欢迎。而且我发现了黑白的魅力,不用很多色彩表现、渲染,这种由黑白所产生的想象力是非常宝贵的。

     

        木下晋:铅笔大概是在1000多年以前英国首先做出来的,在绘画中,基本上只作为一种基础训练或者画草图的工具。我从油画转为铅笔画是30多年以前,我的画在纽约还有巴黎展览的时候,很多人都问:这真的是你用铅笔画的吗?我画过各种各样的对象,这一次用铅笔表现熊猫,让我的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魏钢强:中国画有一个说法,叫“墨分五彩”,素描的层次更丰富。绘画最重要的还不是工具,而是它表达的情感。我们看这幅画,在老太太眼睛里面,突然看见一只熊猫,有惊恐,有慈爱,有怜悯。这幅画另外一端是一只熊猫,那只熊猫看到人类也有惊恐,有无助,还有孩子看到自己亲人的神态。这些东西文字里没有,是在绘画里面补足的,这是图画书非常非常重要的特点。

     

        原创与合作——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强强联合”

     

        海飞: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强强联合。优秀的作者加上优秀的编辑,而且铅笔画特别适合熊猫的内涵。听说邀请了杉浦康平做装帧设计,他在全世界的知名度更高。我相信强强联合对中国儿童读物,特别是图画书的创作出版,会起一个强大的推动作用。

     

        唐亚明:魏钢强和彭学军两位老师,他们对绘画和文字提出的编辑意见,我用了四个字给它回复,叫“心服口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本来我去采访,很激动,木下也是拼命想画好这本书,一下画出好多张,最后成了56页的书。钢强说还是要精简,最后变成了40页的书,这个意见非常专业,只有编辑提得出这样的意见。彭学军是国内非常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能亲自帮我们修改文字,我觉得特别荣幸,非常感谢!

     

        彭学军:编这个书一开始心里其实还是蛮忐忑的,因为唐老师是一个有成就的作家、翻译家、资深编辑。唐老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宽容,然后就有了一些信心。

     

        唐亚明:我想各位都知道日本著名的装帧设计家杉浦康平,精益求精,所以今天没有样书给大家看。他说一定要精心做,你要赶到8月来不及。当时我就想,要不不找杉浦设计了,但是魏钢强坚持,说我们一定要做一流的。

     

        魏钢强:为什么非是杉浦?大家可以看看杉浦先生设计、木下先生创作的《阿春奶奶的手》,同样的绘画形式,另做一种设计很难。邀请杉浦先生担纲设计,是表达对杰出创造的尊重和致敬,同时也想看看设计大师是怎样突破自己的,这是我们的期待。

     

        图画书不是做仿真画,还有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木下先生也赞同我这个意见,非常感谢他的信任和支持。昨天他们一下飞机就讨论这本书,快四点才吃午饭。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一次愉快的合作。

     

        海飞:这本书还体现了出版社面向国际的鲜明的市场意识,把最经典的中国元素推到最高处。

     

        唐亚明:我想这是一个大趋势。这本书还没有出版,就已经引起一些出版机构的兴趣了。在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孩子,也许有的孩子不太喜欢猫,有的孩子不太喜欢狗,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不喜欢熊猫的人,没有听说过。

     

        魏钢强:这本书多少带有命题的性质。它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向世界讲述熊猫的故事。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我们有自己的考虑。谁来讲?邀集世界级的高端作者参与创作和设计。讲什么?很多动物图画书,狐狸呀猫哇狗哇什么的,实际上寄托的是人的故事,《熊猫的故事》如果也这么写,不过是多了一碗心灵鸡汤;还有,我们想表现的是真实的熊猫,不卖萌,不做作,不是熊猫盼盼,不是团团圆圆,而是本色的熊猫,我们觉得这样的形象更容易走进读者心里。还有怎么讲?用铅笔画,通过最基本最朴素的黑与白的色彩语素来表现熊猫的形象。

     

        总括起来三句话:中国元素的国际表达,人文标签的本真表达,尊贵题材的朴素表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