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08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08日   09 版)
    【随笔】
    这是已故画家朱新建的随笔集。上世纪70年代插队皖南、80年代在南京艺术学院任教、随后旅居巴黎的朱新建从连环画、传统水墨开始,对中国绘画传统有继承也有颠覆,是“新文人画”代表画家。本书即由其子、青年设计师朱砂将其散见各处的文章、笔记、采访或讲座记录等加以整理、取舍,分成若干章节辑录而成,因很多内容并非来自正式发表的文章和言论,在个人化的同时更能体现朱新建对绘画,乃至更为宽泛的艺术、文学、文化、社会话题的独到见解。这些文字生动、犀利,即使谈及画坛同道及艺文界老友亦往往不拘情面一针见血。书名源自朱新建自刻闲章,“打回原形”也算是“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代序)。
    【科幻】
    1999至2000年,以及2005年至2006年,《自然》杂志曾两次开设专门刊登科幻小说的“未来”专栏,而且,2005年该刊还获得欧洲科幻学会颁发的“年度最佳科幻出版刊物奖”。本书中的66篇作品即选自《自然》的科幻专栏,中文版译者将其分为未来世界·反乌托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10个主题,比原版更便于阅读。机器人参加美国总统大选;细胞再生停止手术使长生不老成为可能;爱情药剂使结婚25年的夫妻重拾激情……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未来,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然而,又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书中作品篇幅短小(850~950个英文单词),可称“小小说”,这使得作品缺乏艺术渲染(两位译者的说法是“艺术上乏善可陈”)。不过,科幻最吸引我们的恐怕还是“创意”,在一本书里看到66个关于未来的“创意”,不也挺不错的吗?
    【思想史】
    彼得·盖伊的《启蒙时代》是研究启蒙运动的一部经典著作,该书上卷于1966年出版后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启蒙运动发生两百多年来,一方面备受推崇,另一方面也遭遇各种批评。彼得·盖伊则是给予启蒙运动正面评价的代表性学者。他把启蒙运动和“现代化”联系起来,认为启蒙哲人发扬光大了古代的理性、批判精神,提出和阐释了丰富的新思想,对现代性的核心价值观、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现代自由民主政治均有筚路蓝缕之功。对这种现代化史观,学界以及我们都可以见仁见智,但无法绕过。另外,书中的历史叙述极为翔实,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尤其是作者虽然推崇启蒙运动,但并没有神话启蒙哲人,作者把他们塑造为在自己的时代里探索道路的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令人信服。该书译笔优美流畅,读来颇为享受。
    【艺术】
    作为有着国际声誉的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在祖国日本曾长期被忽略、漠视、排斥,直至上世纪末,一系列展览、评论令日本艺术界开始正视她的存在,更视其为国宝级艺术家。此书是草间弥生的自传式随笔,以她的艺术理念、创作历程与作品阐释为核心,讲述了她如何从被日本社会传统和家庭环境压制的艺术天才成长为在20世纪下半叶乃至21世纪初世界艺术史上留下特立独行一笔的艺术大师,也对她的作品在日本的遭遇有所回顾,还记录了她和西方艺术界的交流、关联、相互影响。书中草间弥生的文章之外穿插了若干篇关于其人其作的专栏,与她的文字从内容到角度相得益彰。天才从不会凭空产生,书中写及的草间弥生对内心感觉的坚持、在艺术创作上的自信和勤奋、作品形式感背后的意味深长,都有助于读者藉此寻找到解读草间弥生作品的密码。
    【童书】
    二战期间,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遭遇德国飞机轰炸,死伤几百人,这一指向无辜平民的暴行深深刺痛了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的心,他据此而作的《格尔尼卡》是有力的反法西斯巨作,如今已成世界美术殿堂的经典。法国作家、出版人阿兰·塞尔在《格尔尼卡》一书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重点讲述了毕加索酝酿、筹备、创作《格尔尼卡》的来龙去脉,对这部作品的内涵加以详细分析,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毕加索从童年到晚年的艺术人生,创作的走向,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等等。书中以多幅印制精美的照片、画作图片和言简意赅的文字向读者(特别是小读者)进行了一次艺术普及,如何在表达形式的易被接受与内容的准确权威上兼得,这本大开本读物做了不错的尝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