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08日 星期三

    当今幻想儿童文学呈现出了四种基本艺术形式及审美特征。

    幻想儿童文学:四大艺术形式集体登场

    王泉根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08日   11 版)
    《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读库》,大连出版社2015年1月起连续出版

        首届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在大连举行,注定将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与童书出版史上留下特殊而浓重的一页。

        将“幻想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并将其作为一种征文评奖对象加以倡导与推广,这在中国儿童文学艺术版图与童书出版领域,都是第一次。尽管此前曾有过“奇幻文学”、“玄幻文学”、“幻想文学”等种种提法与旗号,但明确提出“幻想儿童文学”,并力图通过在全球范围征文的形式将其定格下来,无疑都是首倡。

        不同于哲学、历史、政论等理性思维成果,文学关注的是想象、情感、审美、形象。文学是以想象也即虚构的形式展开叙事与表达的,因而没有想象、没有幻想也就没有文学。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切文学都是幻想的产物。

        在文学艺术版图中,小说(包括科幻小说、动物小说等)、童话、神话等这些文体需要直接登上幻想的快车道,特别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童话、神话。进入21世纪后,由于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风靡全球,几乎一夜之间将“幻想”“奇幻”“玄幻”“魔幻”等词汇与观念抛撒进了文学世界,在“我为书狂”的同时也引爆了“我为幻想而狂”。实际上,站在罗琳《哈利·波特》背后的还有托尔金的《魔戒》、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等英国幻想文学传统与艺术积淀,站在中国幻想文学背后的也有《山海经》《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悠远的历史轨迹与思维资源。

        在中国,尽管世纪之交曾有过“大幻想文学”的旗号与出版品(1999年7月,我曾与孙幼军、金波、秦文君、彭懿等,参加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泰国曼谷举办的“大幻想文学研讨会”),但真正出现幻想文学的创作热,则是在最近三四年间。其重要原因是互联网的超常规发展带动网络文学勃兴,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即时性,为如同夏雨后疯长的野草般生成的幻想文学找到了最合适的平台与契机。

        互联网搭建的网络幻想平台,西方《魔戒》《哈利·波特》等的多年持续影响,新世纪儿童文学在童话、幻想小说、儿童科幻小说、动物小说等文体积聚起来的创作经验与艺术更新,尤其是儿童文学的受众——少年儿童对幻想性文学作品饥渴的需求,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呼唤儿童精神素质并倡扬“保卫想象力”.......当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幻想儿童文学一展身手、大展宏图的时候已到。

        首届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集中展示了当今幻想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追求与观念更新,体现出老中青三代作家在同一时段中对幻想儿童文学的主题内容与审美形式相同或相近的艺术勘探与实验。

        “读库”全方位呈现了当今幻想儿童文学的四种基本艺术形式及审美特征。一是以科学和未来双重进入现实为特征的科学幻想,如《最后三颗核弹》《未来拯救》等;二是直接瞄准社会百态与现实情绪的人文幻想,如《七色幸运骰子》、《我爸我妈的外星儿子》等;三是以原始/儿童思维为幻想基准的童话幻想,如《点点虫虫飞》、《现在是雪人时间》等;四是以远古神祇、始祖、文化英雄为叙事的神话幻想,荣获特等奖的《古蜀》正是当今神话幻想的重要收获。这些作品虽然幻想思维的模式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题材内容不同,但它们的创作目标都是一致的:为儿童,服务儿童,同时直达成年人的精神领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