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

    教育没有神话和童话

    王晨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3月04日   08 版)
    《美国学校体制的生与死》,[美]戴安·拉维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定价:39.00元。

        在各个国家的竞争中,教育被赋予了重要的职责,因此,教育需要不断改革,以完成其被国家所赋予的任务,为培养出更好的公民不断奋斗。这一路线的危机在于,它会产生一种必然和线性的教育规划观念和效率意识,也就是说,我们会试图寻求某种模式,这种模式必然会像一个魔法一样,一下子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教育的大部分乃至所有问题。当这种试图与政治相结合,从而以政府的方式看待教育世界之时,学校、教师和学生就应该成为教育改革或者某些教育模式棋盘上可以被随意摆弄的棋子。与教育的本性相违背的恰恰是这种观念和思维方式。

        戴安·拉维奇的新书(《美国学校体制的生与死:论考试和择校对教育的侵蚀》)批判的就是这样的改革和思维。她在书中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这样的改革。第一个例子是纽约市第二学区。这个位于曼哈顿岛中南端的学区自1987年在学区学监安东尼·阿尔瓦拉多领导下开始全面推行“平衡读写”教学法的改革,这一教学法强调学生掌握和反复练习某些阅读技巧,以此来提升阅读能力和科目成绩。学监要求全体教师在所有学校都忠实地贯彻这一有争议的教学方法,所有的校长和教师都要接受该方法的培训,没有使用这一教学法的老师被要求转到其他学区。在其强力推行下,“平衡读写”教学法成为该学区的唯一教学模式,而该区的成绩也确实从纽约市32个学区的中等位置一跃为排名第二。正因为如此,第二学区被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范例。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发现,这一成绩的变化更可能是学生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的变化导致的,因为第二学区在市区变迁中已经变成了半数学校的学生是以白人学生和亚裔学生为主的高档富裕学区,而整个纽约市四分之三的学生人口是非洲裔和拉丁裔。同时学区独断地强行推行唯一教学法的方式也让家长和教师感到无奈和愤怒,尤其是当学区开始在数学教学中推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而忽视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时,家长们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基本的数学能力而无法学习高中和大学的数学课。但无论如何,一些改革者相信第二学区可以被简化为一种公式移植到其他学校,以此来迅速获得同样的成绩,推动教育的改革。

        第二个例子是加州圣迭戈市1998年至2005年间的教育改革。在这个例子中,第二学区学监阿尔瓦拉多成为了圣迭戈的教学督导,并与学区教育主管阿兰·伯辛一起以强硬手段推动了一场采用新教学法提升成绩的激进改革。在这一例子中,拉维奇认为,教育改革者往往会忽视教育的复杂性,轻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一推行单一的改革方法。这种统一在扼杀了教育教学的多样性、不尊重教师专业意见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这种不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单一强制的改革方式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命令和控制模式,家长、教师没有发言权,只是被支配,被测量,被要求配合。这种没有合作、信任和商量的改革使教师感觉不到被尊重,从而败坏了微观管理和政治生态。这种方式虽然会提升决策速度,但会影响决策的可靠性和合法性。有些错误难以事先纠正,也会给贪污和渎职带来方便。这显然不是教育改革应有的渐进、综合和全面的方式。

        第三个例子是21世纪前十年间的纽约市商业化模式的教育改革。在纽约市当时的新市长布隆伯格,以及部分学者、企业、基金会的推动下,经济和商业中盛行的考核、绩效和奖惩问责制被引入到公共教育中,学券制和特许学校陆续成为重要的制度安排。改革者的基本思路是:用学生数学和阅读两科的考试成绩来判断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如果满足标准,则给予津贴奖励;如果不能满足进步标准,则将学校定为需要改进的学校,替换教师、校长,甚至关闭学校。学生获得择校的权利,选择新的学校(如特许学校),政府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对学校实行优胜劣汰,最终使所有学生达标。拉维奇认为这一商业化改革是某些官员为了政绩、某些基金会从自身的利益和观念出发、某些学者受资助方的影响,合谋推动的。因此这一改革无疑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驱动。这些利益相关方不信任公共教育,而是雇佣大量来自商业公司的外行取代真正懂教育的人去管理和改革教育,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夸大宣传改革的效果,误导公众认识研究结果。这些都导致了教育改革对公共教育的损害。大量的经费用于支付管理专家、相关教育服务公司、考试服务和材料出版公司等的费用,使得教育改革成本过高,而学生受益不大。拉维奇暗示利益集团劫持了教育,为了私利进行改革。

        从上述的三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的问题,即都是试图以一种关注教育的管理、结果等外部事务的方式和速成的方法来理解和推动教育。知识、课程等教育的内在因素和对教育的内涵及本身的多样化理解被忽视了。在现代教育史上,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事例中看到人们对各种教学论潮流、运动和教育改革的迷恋和狂热,而正是这些迷恋和狂热使得我们从真正的教育目的、真正的学校改进中分心。在我们的心中,总是充满对教育神话或童话的信仰,总想找到教育的捷径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武器,但是历史和现实无疑会一次又一次地无情地粉碎我们这一幻想。它们会告诉我们,教育的成功很难像生产线一样移植。一个好想法,扩张得太快,稀释了,就会有危险。在小范围内成功的改革,一推广到大范围的时候,很少能够幸存下来。教育的改进没有单一的答案,它需要长时期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用渐进式的全面的稳步方式来进行。

        因此,要想教育改革成功,就必须回到教育本身,根据教育规律,围绕教育的真正目的,用心地对学校进行细致耐心的改进。要建立强有力的课程、培养和尊重有经验的教师、研究和实施有效的教学、培养上进的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建设重视教育的社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系统。教育的发展应该信任并利用每个师生的个体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力和道德力量。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性格、能作出正确的决定、懂得公平和正义,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真正的现代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