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1月07日 星期三

    我的良师益友

    马执斌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1月07日   03 版)

        我从上初中起就爱读书看报,半个多世纪以来,读书看报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987年,我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当编辑,社里室里订了很多报刊,读书看报很方便。记得最初见到《中华读书报》时,我立刻想起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觉得这份报刊名字起得好。读过几期以后,我就喜欢上《中华读书报》,因为它刊载的读书心得、出版信息,以及教材改革方面的经验,对提高我的业务水平有直接帮助。我视《中华读书报》为良师。

        举例来说,第494期《中华读书报》第一版头条新闻,正标题《专家呼吁:给中文一点空间》,副标题《高等语文教学及教材改革研讨会在京举行》,我还没看正文,仅受标题的启发,联想到编写中学历史教材,课文不要把内容写满,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历史问题的空间,那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我的这个想法在后来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得到贯彻。这期报纸第三版“视点”刊登了清华大学葛兆光教授给台湾大学研究生开列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课程文献。我在大学学历史的时候,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讲的尽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思想文化史是空白。这个文献单指导我了解中国思想史,弥补了我的知识缺陷。正好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文化史的内容,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这个文献单帮了我的大忙。文献单第二讲“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与思想史研究”开列李学勤、裘锡圭等专家的著作。我受裘锡圭先生“读古书要注意考古资料”的启发,撰写出《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的文章,发表在《文史知识》上,辅导师生理解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后来,我还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斗卮实物,撰写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应当怎么解释》的文章,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上。文献单第三讲“关于图像的思想史研究”开列邢义田、赵化成等专家研究画像石、画像砖、壁画的一些著作。这些著作适应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科书向图文并茂发展趋势的要求,对提高历史教科书质量帮助很大。如画像砖《竹林七贤》的图片就上了教科书,我还撰写了文章,回答师生们对《竹林七贤》图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于图像的思想史研究”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图像,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教科书上图像的作用。我撰写了《挖掘历史照片文献价值,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论文,发表在《历史教学》杂志“教材研究”栏目上,受到历史教师的好评。

        编写历史教科书,在观点上要依据课程标准,反映史学界主流意识,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写入教科书。比如写秦始皇统一中国,必然要讲到“焚书坑儒”,史学界一般认为确有其事,而我研究后认为,“焚书”之事属实,“坑儒”之事虚传。2009年我退休后,坚持阅览《中华读书报》。年底见到“国学”版刊登李开元先生《焚书坑儒,半桩伪造的历史》的文章,我赞成李先生对“坑儒”提出的四点疑问,我自己还有更多疑问,于是写了《“焚书坑儒”辨》投出去。很快,《中华读书报》就刊登了我的文章。从那以后,我不断给《中华读书报》写文章,至今已发表了近三十篇文章。

        我写文章有一个缺点,拟不好题目。我写出《杜诗〈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评介》的文章投给“国学”版红绢编辑,见报后题目变为《杜甫的一首反腐诗》。这一改动,题目既简洁,主题又突出,令我十分敬佩。我还写了一篇《读李白的〈古朗月行〉》,见报后题目变为《〈古朗月行〉的影射意象》,这比我原来的题目生动多了,令我万分感激。古人留下许多改动诗文一字,便可为师的故事。《中华读书报》的编辑多次为我的文章妙改题目,实在是我的良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