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军事文学创作需要更多“许三多”

    何勇海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31日   08 版)

        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当前的军事文学创作风光不在。在前不久的“军事文学现状与前景”研讨会上,与会者指出:青年创作人才青黄不接成军事文学最大掣肘,后继军事文学青年作家需要培养。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表示,军事文学新人的培养一直是个大问题,青年作家们自己要努力,当然也有体制机制等特殊问题,中国作协也一直在想方法。

        在上世纪80年代,军事文学堪称为中国文学的生力军。据说“每有佳作必然代表当时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准”,比如《西线轶事》《高山

        下的花环》《红高粱》《唐山大地震》等。而今,军事文学创作确实风光不再,作品不仅缺数量而且缺质量;有一些作品打着“军事文学”旗号,大量反映军营之外的社会况味和思潮等传统题材,缺少“军味”与“战味”。可以说,军事文学正在日益被边缘化。

        事实上,无论是军营读者,还是军营之外数量众多的军事文学“发烧友”,仍需要大量军事文学,给他们的精神世界补给营养。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军人的风采与“亮剑”精神,都需要军事文学来彰显,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特别需要军事文学来强劲引领。故军事文学被边缘化的问题必须正视和改变。而最该正视的第一个问题,显然是上述新闻中所说的,青年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军事文学创作人才何以青黄不接?一方面,这是纯文学被边缘化的整体环境使然。前不久有报道称,因稿酬标准和稿酬个税起征点双低,在坚持纯文学创作的作家群体中,不少完全靠写作为生的人甚至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当生活成本、创作成本不断高涨,逃离便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一些优秀军旅作家把精力转向影视剧创作,使得军事文学创作相对黯淡、难出经典,也给军事文学青年创作人才带来不良示范。近年来,随着军事题材影视剧《突出重围》《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激情燃烧的岁月》《集结号》等热播,一些军事文学作家坐不住了,纷纷创作影视剧,即使还在写军旅长篇小说,也多是出于改编成电视剧的冲动。连“大家”都转型了,青年作家还会死守军事文学阵地吗?

        要解决军事文学创作人才青黄不接之弊,还得号召军旅作家具有时代担当,像《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那样“不抛弃不放弃”,拿出有思想、有分量、有新意的好作品。也要赋予军旅作家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似曾相识”是军事文学创作大忌,发现新的题材领域、新的人物,讲述新的故事,才能吸引读者。还要多给军事文学创作人才开辟发表、交流、培训的阵地,提高其创作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