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旧体诗词还能走多远

    赵大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1月12日   03 版)

        写下这个题目,便觉得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从眼下诗词界的形势看,应该是一片大好。如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旧体诗词首次叩开了“鲁奖”的大门;全国权威性的诗词刊物《中华诗词》,总发行量突破两万册,且远销海外五大洲;诗词队伍老中青三代比肩接踵,浩浩荡荡,并有继续壮大之势。凡此种种都说明旧体诗词正处于欣欣向荣、争奇斗艳的大好时光,怎么会有“走多远”之虞呢?在我看来,正是在这种看似繁荣的局面中,隐藏着潜在的危机。

        至少从两个方面略见端倪。比如:在浩大的诗词队伍中有几个大家公认的领军人物?就像唐诗中的李(白)杜(甫),宋词中的苏(轼)辛(弃疾),能领起一代风骚的大诗人大词家?获得本届“鲁奖”的《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有几首让人过目不忘的诗篇?我看没有。其次,诗词队伍诚然在不断扩大,其中包括一大批从岗位上退下来的官员,寄情文墨,借诗遣怀,并自费出书,一时满目琳琅,蔚为壮观。然而令人吊诡的是,写诗的人虽多,读诗的人却日益减少。前些天我从《新华每日电讯》中读到一则消息,小学生语文课本,为了“瘦身”,竟把旧体诗词“瘦”掉。有一位家长质疑,他的女儿已考上大学,回忆幼时所读课程,记得起来的只有那几首诗,而今却被删掉了。现在是写诗的人比读诗的还要多,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感到焦虑。

        那么,泱泱华夏诗国就真的没有一位出类拔萃的大诗人大词家吗?我说有,那就是开国第一人——毛泽东主席。他的诗词横绝千古,后无来者,是被全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大诗人,他的诗至少哺育了两代人,现在七八十岁和五六十岁的中国公民,没有不会背毛主席诗词的。他的诗词气势恢宏,又严守格律,所以易读易记。当下诗坛所提倡的“守成容变”,就是既要遵守诗词的成规,又要有新的创意。毛泽东在1965年7月25日给陈毅的信中说:“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由是观之,要想写好旧体诗词,守格应是第一要旨。

        以《沁园春·雪》为例,前片写景,后片抒情,目断关山,心驰百代。将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大千世界,都浓缩在短短一百一十四字中。读来是那样淋漓酣畅,气势恢宏。记得当年听顾随老先生讲授此词,他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四短句,曾有绝妙的发明。他说:“‘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长城内外那么辽阔,不一定都看得见,但你可以想象,大雪初霁,总是白莽莽灰蒙蒙的一片。这是静的境界。这种境界我们能够体会,也不是特别难以言状。但到了下面两句就妙不可言了。你看,他先写了‘大河上下’,既是大河就应有水,有浪,可是作者写的是冬景,是下雪的日子,怎么办?于是诗人将笔锋一转,拈出‘顿失滔滔’四字。‘顿失’真是神来之笔,这叫以静喻动,既点出了河水滔滔的声势,激活了读者的想像力,又不失冬季写景的真实感,因为那滔滔的大浪被冰雪封住而‘顿失’了,这真是大手笔。”顾随教授所讲甚多,这里仅举此例。从这里不难看出毛主席遣字造句、经营意境的功力。毛主席的诗词严格遵守规范,大都恪守正格,偶用变格,也是前人通用,并为词界所公认的。

        守格不是守旧,更不是抱残守缺,放弃创造性。而是遵守它的规范,掌握它的特点,使其得心应手,为我所用。假如像前面提到的把旧体诗词写成顺口溜,那就无异于扼杀了诗词的生命。如果说守格是为了取得行家的认同,那么创意就是为了让现代读者接受。后者以前者为前提,前者以后者为目标,只有做到守格自如,不为形式所困扰,才能进入自由王国,也才谈得上创意。今人制作很容易蹈袭旧辙,难出新意。但不能因此便作为不发展不探索不创新的借口。强调创意,绝不意味着在诗词里直接搬用政治口号,把旧体诗词写成诗传单、诗墙报一类的东西。

        一切好的诗词都是有独造之功的。毛主席已发表的几十首诗词,首首精湛,雄视万古。因为诗人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生命意识。他那种俯视宇宙万物的气概,吐纳万象的襟怀,学究天人的智慧,托情寄物的功力,都使他的诗词千古独步,横绝诗坛。当然毛主席的诗词境界,远非一般常人所能学,但从他的运思、造境、点化、炼句的方法上,细心体会,深加玩味,有心人不难悟出其中的奥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