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清华大学出版集团 踏出融合发展专业集团路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1月12日   06 版)

        10月10日,清华大学出版集团成立。清华大学出版集团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核心,控股书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七八家公司,并正在和数家大学社在接洽,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大型大学出版集团。成立后的集团,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数字出版三大业务并行,并正在搭建新型数据服务业务模式。显然,清华大学出版集团探索的,是一条融合发展专业出版集团道路。这将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快的、滴滴两家打车软件拼得很凶,实际上是在抢占入口,有了入口就有发言权。现在,百度、360搜索引擎等占据了关键词入口;电子商务占据了网络入口,如天猫、京东、当当等,而我们传统出版业什么入口都没有抢占。现在,我们必须要探索一些路径

     

        宗俊峰:当教育迈入云端,捍卫出版业自身的链接权

     

        ■宗俊峰(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

     

        清华大学出版集团融合与发展新途径的探索,即以互联网思维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所谓互联网思维,核心就是用户至上、简约极致、开放共享、迭代创新、跨界协作,通过流量的积累寻找盈利模式。

     

        所谓“用户至上”的实质,即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与匹配。传统媒体因其权威和专业依然是新兴媒体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学术出版与教育出版的融合出版道路,必须从具体专业领域出发进行设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并与上下游密切合作,在不同的业务领域研究创新,联合制作大数据时代的优质内容,携手共建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需要注意的是,要树立开放共享思维,充分利用和开发信息平台,实现技术融合。

     

        大学社的选择

     

        大学出版社要善于利用现有技术平台,引进专业技术公司的新技术,这也是目前出版领域技术融合的现实选择;同时,明确定位,在学术出版与教育服务上做足文章;冲破“专业”人才的壁垒,打造全媒体领军人物,是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关键。

     

        其实,具体到哪个学生、哪个老师,对哪些教材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我们是不知道的。比如,原来预定一万册教材,最后只销售了8000册,那2000名学生为什么没有买书?教材为什么没有满足学生的要求?我们不知道,只知道最后这本教材没有达到理想的销售状态,因为没有数据,没有深入到教学的一线。很多大学社在专业领域有资源,但只有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才能把我们的教材做实。

     

        所以,各出版社在积极推动纸质教科书网络销售的同时,还应侧重于内容的深度挖掘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依托已有的教育资源,整合学校丰富的教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

     

        现在,教育出版的多元化、立体化新形态愈加凸显。譬如,慕课、edX等。如果最好的老师都在慕课免费试讲,肯定会对教育造成很大冲击,那就一定会冲击教育出版。在新的互联网形式下,大学社必须要谋自己的出路。

     

        要做好融合出版,就要搭好融合的内外架构。对外,要与技术商、运营商协作,融合发展;对内,要明确定位,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除了资金,我们还缺乏技术能力,技术商则缺乏内容和专业的编辑人才,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建设必然是多元合作的过程。

     

        清华社的探索:文泉书局、智学苑和书问搜索

     

        10月10日,清华大学出版集团成立。我们希望通过资本纽带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迅速做强做大。未来,我们可能遇到各种风浪,船大,稳定性才强。我们原来想通过自身发展积累资源、走内涵发展的集团化道路,但面临各种问题。比如,我们的医学板块已经做了十年,现在规模已经很难扩大;我们也成立了少儿分社,但做出品牌非常艰难。各板块需要带头人,需要找准定位。不管从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未来发展形势,都需要我们借助资本,通过资本纽带进行更好融合。

     

        在数字出版方面,应是技术、内容资源层面的融合。具体路径可为,依托高校的资源优势,突出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出版特色,强化教育功能,建设卓越的数字教育出版平台。

     

        2000年,我们做了一个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文泉书局,在线提供我社及近20家合作出版社的数字图书、数字期刊,上线17000多种图书,已发展成涵盖全国1700余所高校,访问读者遍及52个国家、地区,60000多名会员的宣传推广网络平台。

     

        但做完了之后,我们发现,电子书市场还是很小的。实际上,数字出版应该是融合的方式。

     

        这两年,我们致力推出数字教学服务平台——智学苑,包括学习辅助、学习管理、智能教学、高级智能教学等四大业务板块,对教材及其他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基础上的适应性整合,利用先进的平台功能帮助高校师生实现个性化教学。智学苑1.0版已经上线运行,已有35门课上线,今年年底要上线50门课,明年开学计划上线80~100门课;2.0版本上线在即,手机、IPad都可以使用。

     

        慕课主要通过课堂视频进行教学,但从学习角度来说,视频只是一部分。教师、学生需要更多辅助教学的东西,如练习题,包括学生可以及时抓取他所需要的知识点——譬如,经过测验后,发觉哪些知识点掌握不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补强。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与导师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

     

        当教育迈入云端,我们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要把数字资源提供成在线服务,跨终端跨浏览器,随时随地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智学苑平台可提供给出版社同行使用。

     

        我们最近在智学苑平台上播放的科学可视化内容资源开发——《美丽化学》(BeautifulChe⁃mistry.net)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好评,这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制作的一个全新网络科普项目,主旨是将化学中的美丽和神奇传递给大众。

     

        书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清华大学出版社控股公司,合资方是一家专业软件技术开发公司,从事互联网技术开发和应用。双方设立书问,是希望书问技术能将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思维结合出版行业经验和学术资源,服务于出版行业,扩大出版社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空间,提升话语权。

     

        目前,书问公司推出的主要产品是图书专业搜索引擎。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平台和资源库,比如百度也有图书搜索,为什么我们还要建设这样一个搜索网站呢?原因是,那些网站虽然都有图书内容,但并不专业,而且很多是没有经过我们出版社授权的。

     

        现在,快的、滴滴两家打车软件拼得很凶,实际上是在抢占入口,有了入口就有发言权。现在,百度、360搜索引擎等占据了关键词入口;电子商务占据了网络入口,如天猫、京东、当当等,我们传统出版业什么入口都没有抢占。现在,我们必须要探索一些路径。

     

        “书问搜索www.bookask.cn”为出版物的全文搜索引擎,将为用户提供书页级的内容搜索服务,并以此为核心功能,为出版机构推广正版图书,并提供网页外链地址服务,维护出版机构的利益。

     

        就数字出版而言,如果出版社自建平台,则费用高、难度大、盈利难;想借力,却没有合适的。我们愿意为行业搭台。“书问搜索www.bookask.cn”是一家中立的企业,对清华社的政策与各社相同;提供的服务也必须对出版社有价值。

     

        作为出版全文搜索引擎,书问搜索“www.bookask.cn”有几大特点:1.可实现书页搜索,方便读者;2.内容资源由出版社授权,可实现数据对接;3.链接指向由出版社控制,出版社愿意指向哪就指向哪;4.所提供的搜索服务免费。

     

        这个接口首先是一个专业营销服务通道,利用搜索引擎转化率高的特点,帮大家卖书;而页面级的内容呈现效果能很好地服务读者,让他的购买念头很快转换为购买行动;在安全方面,也有相应的制度和技术保证措施。

     

        11月底,“书问搜索”第一版将上线,春节前,其功能将基本完善。让我们共同搭建一个平台,来捍卫出版业自身的链接权。(本报记者陈香采访整理)

     

        出版平台从内容为王的产品型公司转型为信息服务为王的服务型公司之后,数据服务的特性,是从围绕客户工程实践需求的大格局出发,建设海量、全品种、跨专业和跨领域的知识资源库。出版平台的规划和生产组织,更偏重于“大项目制”。

     

        吴培华:清华大学出版集团的业务架构

     

        ■吴培华(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大社名社,同样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应在合适的发展模式下去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走内涵发展、自我裂变的集团化道路,至今,已经初具集团模型。在即将制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清华社领导班子已经达成共识,在内涵发展、自我壮大的基础上,联合兼并一些出版机构,组建清华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并根据发展需要和新业务的发展,采取相适应的融资手段,加快发展的步子。我们以为,必须先有目标、目的,然后才去考虑融资手段,我们不赞成没有目的地先把钱圈来再说。融资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上市也只是融资的手段之一。应该说,我们目前并不缺钱,我们缺的是人才、缺的是创新的理念、缺的是创新的管理机制,这正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组建集团道路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清华大学出版集团的主营业务架构是: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数字出版。我们的期刊出版中心已经有17份刊物,有的刊物在国内乃至国际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纳米研究》影响因子已经达到7.392,还有《陶瓷研究》《模拟建筑》《计算机教育》等一批刊物正在迅速发展。

     

        在发展壮大传统出版、快速发展期刊出版的基础上,我们在“十二五”起始阶段,就制定了数字出版的发展规划,在建立“文泉书局”网的基础上,我们意识到今天的出版传播,已经从“内容为王”发展到了“信息服务为王”的阶段,因此,我们很早就开始了“智学苑”平台的建设,即MOOCS(慕课),每年投入数百万,今天看来,我们这个规划与投入是具有前瞻意义的,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抓住了发展的先机。

     

        传统出版业务布局

     

        我社依托清华的学科优势,制定全面战略规划,在计算机、经管这些优势领域,发挥品牌引领力,进一步创新开发。比如在计算机领域,我们在教材、学术专著和引进国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市场零售产品。因为计算机教材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拓宽开发新市场有一定的难度,由此,我提出了“上看下看”的策略。“上看”,就是要抓最新最前沿的,关注研究发展动态和最新进展,把最前沿的成果化为出版,也许这是小众读物,也许要赔本,那也得做;“下看”,就是要关注实际应用、实际操作,即计算机大众读物;“左看右看”,就是要关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今天的时代,学科在发展,多学科交叉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已经成为规律,我们必须去关注、去研究,才能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如此,我们的强势出版品牌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巩固地位。

     

        我社是以教育为主业的出版社,教材是我们的主营业务,但我们同时也注重大众读物的出版。一个出版社要在图书市场上产生影响力,大众读物的出版是必须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因此,我们根据清华大学“十二五”规划中的“文科要突破”的规划,努力打造“人文出版重镇”。因此,清华大学出版社瞄准了文科出版领域,制定了文科图书谋求突破的规划。2013年,我社推出一系列重点教材,如新版的经典教材《运筹学(第四版)》、《管理信息系统(第6版)》和《经济学原理(第4版)》(格雷戈里·曼昆)等。此外,我社坚持精品战略,出版与清华大学品牌相匹配的高品质人文社科类图书,努力通过高品位图书引导人们的文化消费,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

     

        建设重大出版工程,打造学术精品是清华社的责任和义务。清华大学出版社历来重视重大出版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两年,清华社继续出版了一批入选重大出版项目的精品力作。比如,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基于随机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分析与评价》、《Microsystems andNanotechnology》、《混沌信号与信息处理》、《结构陶瓷》、《道路网短时交通需求预测理论、方法及应用》等著作,于2011年出版。2011年,《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下册)、《硫化矿浮选电化学(英文版)》、《仿人机器人理论与技术》等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其中,《物权:规范与学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入选“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于2011年出版,为迄今出版的中国服饰艺术史类书籍中内容最全面、图片最丰富、编排最科学的学术巨著。

     

        作为一家以教育出版为主业的教育类出版大社,我社打的是大教育的牌,因此制定的发展规划是锻造完整教育产业链。除了高端学术、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中小学以外,在前年并购纸飞机、去年成立少儿事业部的基础上,今年我社正式组建少儿分社。我们将在高起点上介入少儿出版领域,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产品产业链。

     

        在大学外语教育领域,前几年我们发展速度比较慢,所以重点在巩固并开拓大学外语教材的前沿地位。清华大学出版社深化以《新时代交互英语》为核心的数字化出版,带动其他数字化品种的发展;在继续保持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寻求更多与其他国内外出版机构合作的机会。

     

        对建筑、艺术、医学、法律等与学校学科优势不相匹配的板块,我们制定了重点发展的规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始终注意了争取话语权的问题,加强新板块和弱势板块的建设,进一步拓宽我们的出版领域。

     

        对于中小型出版社,我需要特别指出,不能采用这样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中小型出版社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在某些领域做深做透,形成特色品牌产品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出版经营创新

     

        上市融资实现低成本扩张固然是我国出版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从图书出版的规律来看,图书出版扩张更重要的条件是内容创新、产品创新和经营创新。

     

        如职业教育出版。在教育的层次上,职业教育不具优势,因此尤其需要研究,去不断提升理念和层次。我社的职业教育出版就不是局限在一套教材的出版上。我们秉承了“职业教育,研究先导”的理念,组织院校学科带头人对高职高专各专业进行系统化课题研究,目标是为职业教育各领域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材编写出版。

     

        又如,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艺术学增列为第十三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为此,我们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启动了“中国设计学学科教程研究”项目,以期确立设计学学科教育知识体系的框架,确定课程体系的基础及核心内容。经过长期的调研、酝酿、准备,经过多次的讨论、反复的斟酌与修改,《中国高等学校设计学学科教程》终于面世。作为大学社,我们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总而言之,别为了教材的出版而出版,而应提倡为了教材的出版,与第一线的院校教师一起去研究,去思考。

     

        新型数据服务业务模式

     

        传统出版需要新技术,运用大数据进行选题调研和论证,运用新的管理系统加强对流程的监控管理,运用大数据对印量、营销、库存进行测算和监控。

     

        数字出版,绝不是简单地将图书内容从纸介质转换成数字介质那么简单。出版平台日常工作,不再局限于一本本图书产品——调查具体图书产品的市场需求;联系作者,组织具体图书产品的编写和编辑工作;图书出版之后,围绕具体图书产品开展营销活动。出版平台从内容为王的产品型公司转型为信息服务为王的服务型公司之后,数据服务的特性,将从围绕客户工程实践需求的大格局出发,建设海量、全品种、跨专业和跨领域的知识资源库。出版平台的规划和生产组织,更偏重于“大项目制”式复杂的组织和管理。对市场信息调研、知识库生产组织和管理等,也将更精细、更严密,这打破了出版行业诞生以来的生产组织模式。

     

        目前,我国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实践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的转型期。把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趋势、追求数字化教学产品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实现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大学出版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清华大学出版社凭借丰富的教育资源,将数字出版工作定位为:突出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出版特色,强化教育功能,力争办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出版平台。

     

        近年来,清华大学出版社一直在加紧数字出版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6月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正式开通,2010年年底ERP管理系统上线,2013年数字教学平台“智学苑”投入使用。这三个系统的开通运行为我社“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在线提供我社及近20家合作出版社的数字图书、数字期刊,已发展成涵盖全国1700余所高校、40000多名会员教师的宣传推广网络平台。数字教学平台“智学苑”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最新成果,平台基于MOOC+Classroom模式,将教材及其他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同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个性化的课程管理模块,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和最大化共享。图书与影视、文化产品的互动,我们也正在探索。

     

        今天的时代,已经到了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出版模式向以用户需求,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新型数据服务业务模式转型,也就是内容为王向信息服务为王转型的时代;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产品。以我们的建筑板块为例,工程实践涉及到工程设计、规划,材料选取,报价;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国家针对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标准、法律法规等。用户的需求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如果单纯以“图书产品”形态,就无法及时解决用户问题。但在数据出版平台基础上,这些难题都不复存在。智能化的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地针对用户需求检索和组合知识点和数据,快速解答用户问题。

     

        数据出版平台日积月累地采集大专业下各个细分领域的全品种数据和知识点,这些信息进入知识库后,在非结构化信息管理技术支撑下,完全、完整地得到管理。当用户提出需求时,系统可以高效、准确、快速地向用户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传统图书产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