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学术书架

    《尚书学史》:专史研究的空前杰作

    虞万里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7月02日   10 版)
    《尚书学史》,程元敏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280.00元

        以七十八岁高龄(2008年)出版一百二十万字《尚书学史》的程元敏教授,是我最为心仪与尊敬的前辈学者之一。其治学重资料、明本末,每撰一文、著一书,都能将相关史料竭泽而渔,少所遗漏。这一笃实学风自其撰博士论文《三经新义辑考》时已如是,之后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疏证》《三国蜀经学》《书序通考》《诗序新考》及数十篇论文无不如是,至这部煌煌巨著《尚书学史》,更将全面占有资料、言必有据的踏实学风体现得淋漓尽致。

        儒家经典,经过二千多年的流传和无数精英的钻研,版本文字之歧出,诠释经义之歧见,传授源流之歧异,交互纠葛,早已使后生张皇失措,望而生畏。因而不仅需要有通贯的经学史论著,也需要有翔实的专经专史,既为学术史做总结,也为后学作津梁。作为中国最早的政典《尚书》,文字古奥,加之有今古文真伪之辨,复经三百年来几十位学者用数百万字的篇幅往复辩难争论,更需要有一部专史来作梳理。二十世纪后半叶,曾经出现过几本各有特色的《尚书》学专著。依出版年分论:先是陈梦家的《尚书通论》,分专题抒心得,续后又有增补。蒋善国《尚书综述》继之,亦分专题,却主要是综述各家观点,翔实清晰,偶有独见,加案语于后。刘起釪潜心《尚书》数十年,其《尚书学史》虽上起先秦,下贯现代,但或以专题,或以时代,或以人物,或以书篇先后论述,主要是阐发一己的观点,故稍嫌条理,不如他另一本《日本的尚书学与其文献》专就写本而论来得清晰。断代的尚书学,先有古国顺的《清代尚书学》,以人物贯串《尚书》研究史,因清代是《古文尚书》辨伪最激烈的时代,所以侧重于正反真伪两派的梳理。蔡根祥《宋代尚书学》,则以学案派别系人物之方法,谱写宋代书学。马士远《周秦尚书学研究》从出土文献、传世文本和书学流变、书学诠释诸方面展开研究。马书与程先生《尚书学史》同年出版,此后尚有两三种《尚书》学专书出版。

        先生有鉴于先前出版的专史多以专题讨论为主,侧重于先秦典籍引述《尚书》和今古文辨伪等,“于历代《尚书》学沿革、《尚书》说之于政教、《尚书》学者之撰有专书或仅有相关言论散见于子史文篇之尚书学者等事,多阙略未及”,乃另辟蹊径,自成系统,约而论之,可分四点简述:

        一、对《尚书》原典的考释分类研究。考释原典,首先要回答《汉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是否符合实际。《尚书》有很多记事之文,如何解释。作者分析《尚书》篇章、先秦史职,综合前贤成说,论定《尚书》为政令之书,专记君臣言语宣示天下,是以记言为主而亦兼记事之书。先秦《尚书》有多少篇,《大传》《书纬》谓三千余篇,汗漫无征皆为臆说;孔子原编已亡,篇数亦难指说,作者依《书序》考证文献,谓所见有八十一目一百篇,合逸目廿七,推度四代《尚书》至多约一百廿目一百五十篇左右。《尚书》一书文体,历来有典谟训诰誓命六体之说,为后世文体之滥觞。作者又从孔颖达《正义》中抉出歌、征二例,定为八体。《书序》之真伪、作人、年代,又是一个众说纷纭之公案,作者曾撰有《书序通考》一书,对此有详尽考证,将其结论迻录本书,作为定谳。读者最欲知晓的是今存二十九篇产生时代,故作者特设“今本《尚书》二十九篇之著成时代简说”一节,参据前贤论说,断以己意,作出简明结论。

        二、历代《尚书》流派与《尚书》学者之书学成就。自孔子以《诗》《书》教弟子,七十子如漆雕开、颜回、端木赐、卜商等承之,开创《书》学。汉代伏生在秦火后教授《尚书》于山东,自后一源百流,派系歧出。作者从第八章始,用相当大的篇幅详尽考证各家《书》学特点。其中孔门弟子如子贡、乐正子春、宓不齐,战国老子、庄子,嬴秦《吕氏春秋》等《书》学,多为他书所不道,唯作者摭拾文献,表而出之。汉代伏生之后今文《尚书》立为博士,故今文学家事迹与书说为人所熟知。东汉以还,贾逵、马融、郑玄、王肃,皆《书》学大家,且台湾学者如李威熊、陈品卿、李振兴等都有专论,此固可征引,而作者在吸收时贤成果之上仍多自出机杼。更可贵的是,《古文尚书》学者,因其在官学之外,不为史书所重,而作者勾稽史料,特立“承师不明者牟长、刘宽、傅燮、董扶、廖扶、徐稺等二十八家之《尚书》学”、“从私家都尉朝、庸谭、胡常、徐敖转入官学王璜、涂恽而续有下传之《尚书》学”、“承师不明者六系二十家暨尹敏、东里先生某周盘师徒与孔乔等四家之《尚书》学”、“汉佚名古文学家之《尚书》学”等节以表彰之。而此种章节最易显出作者专业文献学的功底。

        三、通记历代《尚书》学之沿革及与政治之关系。经典尤其是《尚书》学之发展,与政治密切相关。如果仅记各家《书》学成就、特色,不啻如词典、账本,有鉴于此,作者特设第十五章“两汉《尚书》学与政教”,第十九章第一节“两晋设国子学、太学,立学官,置生徒”,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南北朝尚书学”(上、中),第二十三章“隋尚书学”(上),第二十五章“唐尚书学(甲)”,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五代十国尚书学”(上、中)等六七章篇幅来阐述朝廷对《尚书》学的统摄、支持和引导,使读者在了解历代《尚书》学者的成就和《尚书》学发展时都有一个相关的时代背景可以参照,所有个人和学派的升沉隐显都若网在纲,与时政休戚相关。呈现出一部鲜活的《尚书》发展史。

        四、《尚书》文献的分类诠解。有如此复杂的今古文《尚书》学派与学说,就有与之相应的观点各异的《尚书》学著作。尽管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是梅赜所献、孔颖达所疏证的《古文尚书》,但其中也包含着汉代大小夏侯和欧阳本等各种师法家法的因子。面对汉魏石经《尚书》残石出土,唐代敦煌写本《尚书》面世,日本《尚书》古钞本传入,加之陆德明《释文》所保存的六朝《尚书》文本信息,已使得《尚书》文本极为复杂。作者胸罗万卷,居高临下地将纷乱庞杂的文本梳理为汉今文《尚书》系本、汉孔壁《古文尚书》系本、汉校定系本、魏今古文合刻本、伪《古文尚书》本、隶古定《尚书》系本、改隶古定古文为今文系本、两宋监本经书八类,纳入四十六种不同文本,使读者浏览一过,即可大致掌握《尚书》复杂的文本系统,诚可谓功莫大焉。

        以上四部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将先秦至唐五代《尚书》学的方方面面都展示无遗。作者一贯的学风是重资料、明本末,故其对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分析交待,即此而言,它可以当作词典查阅;但各章节之间和各经师学者成就之间都互相参见,前后照应,有极强的学与史的关联,是又非一般词典所能替代。尤其是《书序》与逸篇的佚文,亦经考订后附入,可以当辑佚书用。至其对《尚书》学中诸多公案的剖析,都能在占有详尽的资料后,运用绵密的思维,作出尽可能符合客观的结论。如先秦流传的《尚书》篇数、《书序》名称与先后、西汉伏生本实际篇数、欧阳经师名字及立学官问题、司马迁《尚书》学归属、马融师挚恂的《书》学传承,等等,无不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和锐利的目光。

        本着读其书知其人的旨意,对大陆读者应该介绍一下作者其人。先生原籍安徽嘉山,系当地望族。幼而颖异,后乘桴渡海,从鱼台屈万里先生学,荣获台湾大学第一位中国文学博士。执教台大三十年,并兼任中兴大学、淡江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届龄荣休之后,更锐意著述,近二十年先后出版《书序通考》、《诗序新考》、《〈尚书周书〉牧誓洪范金縢吕刑篇义证》、《尚书学史》及《先秦经学史》五部,计数百万字,其笃实精进,奔逸绝尘,诚使人望尘莫及。我因与先生高足蒋秋华教授私交甚笃,故先生每有新著,必先世人而读,每读而常击节避席,以为能全面而深入掌握经典文献者,海峡两岸,一人而已。因曾敦促华师大出版社将先生《三经新义辑考》《王柏之生平学术》等书影印行世。今朱杰人先生又征得台湾五南出版社同意,将《尚书学史》影印出版,以飨大陆学者。我相信,这不仅能够促进《尚书》学的发展,更能为营造一个崇实证、摈浮词的学风起到促进作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