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初,曾到北京大学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其间,见到一部新书——《俄语语言与文化六讲》,著作者是南京大学王加兴教授和他的同仁。这部书已被列入“大学外国文化通识教育丛书”。翻看此书,觉得知识内涵丰富,而且可读性强,真正做到了知识与趣味相辅相成,所获教益颇多。
全书内容分六个部分展开,分别是“从哪里认识俄罗斯?”、“俄语中的姓名称谓及亲属称谓”、“俄语动物词汇的文化象征意义”、“俄式菜肴及俄罗斯餐桌礼仪”、“俄语常用名言”、“俄罗斯杰出人物”。书中着重介绍的是俄语文化背景知识,既有狭义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名言警句,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有文化内涵的词汇;也有广义的文化背景知识,如:俄式菜肴及俄罗斯餐桌礼仪,俄罗斯姓名文化,俄罗斯杰出人物。这部书的目标是引导俄语学习者关注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帮助他们了解俄罗斯的历史、传统、民族习性、思维方式、价值观。
所谓通识教育,一般不要求选材上过于专业化,否则就不能算作通识教育了。对于通识教材的著作者而言,选取哪些话题,怎样来讲述,才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首先,要多动脑筋,多下工夫,将能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东西挑选和呈现出来,简而言之,选题时需要达到一个要求,那就是“精准”。王加兴教授等完成的这部书,在介绍俄罗斯语言与文化时,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俄国文化印象为切入点,从白桦、套娃、熊、伏特加等为人熟知的俄国文化象征物展开,将俄语语言文化的内涵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随着中俄之间经贸、旅游、文化交流等活动日趋深入和多元,越来越多的国人非常渴望多了解俄国文化,同时在跟俄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增进对俄国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拿伏特加来说,很多人仅知道俄国人喜欢喝酒,也知道伏特加是俄国人的最爱,但对伏特加的来历,对俄国人为何喜欢喝酒等,一般人知道得并不多。翻看《俄语语言与文化六讲》这部书,就像走进俄罗斯人的生活之中,在了解俄国语言文化典型特点的同时,自然也就丰富了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认识。
这部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透彻”。在讲述俄式菜肴及就餐礼仪时,我们不仅能知道俄国人用餐有主食、副食之分,主食指的是面包,而米饭等属于配菜,书中既阐明了俄罗斯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对餐饮结构的影响(譬如蔬菜种类不多),也展现出与中餐文化的区别。此外,还讲到俄餐由头盘、第一道菜、第二道菜和第三道菜组成,各道菜的内容和上法都颇多讲究,餐桌上餐巾、匙、刀、叉的摆法和用法也有着相对固定的规矩。俄国人大多很重视祝酒礼仪,譬如该谁先祝酒,祝酒词有些什么要求,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碰杯,与中国人习惯的劝酒有何不同等,在该书中都有详尽的介绍。
该书作为通识教育的教材,还有一个特点,即在传输知识的同时还讲求“趣味”。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事例,显然有助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进而促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翻阅该书,从头到尾,随处都能见到这种趣味性素材,这种做法能有效克服知识讲授可能带来的乏味感。譬如,在谈到俄罗斯的国酒——伏特加时,讲到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其博士论文中确定了伏特加中酒精与水的最佳比例:“只有经过三次蒸馏,再加水稀释至正好40度的粮食酒才能算作俄罗斯伏特加”。而在介绍俄国人姓名的起源和构成时,讲到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姓来自父亲的外号,而这个外号是老师给起的,起因是化学家的父亲与人在课堂上互换玩具。在介绍俄国饮食的篇章中,谈到俄国人尤为喜爱的馅饼,并结合俄罗斯民间故事、童话以及普希金和果戈理等名家创作中对馅饼的描写,让俄国人心目中的“菜肴之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俄语语言与文化六讲》可谓十年磨一剑,无论是选材,还是文字表述,都透着一种求真务实的严谨态度,表现出难能可贵的治学品格。就介绍俄国语言文化的任务来说,该书的结构和内容还有待扩充,如同样能反映俄国文化的音乐、建筑、电影等题材未纳入该书。不过,瑕不掩瑜,我们期待着王加兴教授等人在这方面早日推出新的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