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7月02日 星期三

    九十岁老人的“征程四部曲”

    杨忠义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7月02日   11 版)
    “征程四部曲”,姚雪森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征程四部曲》并没有大部头小说常用的“宏大叙事”,亦不见对大的时代风云、历史背景以及战争场面的全景式直接书写,而是将浓笔重墨聚焦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部队基层官兵和普通百姓。

        最近,姚雪森的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征程四部曲》由中青社出版了。这是一部四卷本、166万字的皇皇巨著,包括《易水河》、《狼牙山》、《铁血情》和《海空恋》,是一位经历了战火硝烟和解放后各个时期的90岁老人亲笔写出的小说。今天,如此高龄作者出版这样大部头的小说,在全国似无他人。

        该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采用虚实结合、工作与爱情双线交织的笔法,讲述了以易曙光和柳雪梅为代表的一群小八路在革命征程中锻炼成长的故事,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典型人物,描写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折射出了我军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文革”前的斗争历史和发展变革,弘扬了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故事构架恢弘,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很接地气,读后令人掩卷沉思,感慨良多。

        作者入伍前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不高,更没有文学理论,他的创作理念和手法主要承袭中国的传统文学,来源于他的阅读经验,他认为,写小说就是讲故事,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好小说必有一个好故事。小说家就是要为读者设置一条弯弯曲曲、忽明忽暗、深不可测的“胡同”,胡同的左右墙壁和尽头绘满了各种各样的风景和人物,吸引着读者自愿在这条胡同里且看且行,造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心态。除了他本身的传奇经历极具故事性外,他还收集积累了200多个小故事,写作时巧妙地融入了书中,因此他的小说很有故事性、可读性。

        故事的灵魂是人物,故事塑造人物,人物推动故事。《征程四部曲》并没有大部头小说常用的所谓“宏大叙事”,亦不见对大的时代风云、历史背景以及战争场面的全景式直接书写,而是将浓笔重墨聚焦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部队基层官兵和普通百姓。书中总共出现了二百多个人物,重要人物有三四十个,这些人物不是凭空想象和编造,大都有生活原型,有血有肉,各具独特的面貌、性格、命运。

        故事是靠情节链接、靠细节激活的。在情节设计上,姚雪森的小说借鉴了中国传统写法,注重神秘性、突然性、偶然性,讲究“巧合”、“铺垫”、“伏笔”、“呼应”,他认为“无巧不成书”是写书之秘笈。书中很多细节非常精彩,非常生活化,是他从自己战斗、工作、飞行、学习、恋爱中采撷而来的。小说中百分之八十文字是人物对话,作者很善于营造一个场景、一个画面,通过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言语,反映人物丰富的生命情态和驳杂的心灵世界。

        作者系原海航副司令员,“三八式”老八路,解放前是握枪杆的,解放后是握飞机驾驶杆的,而后来他握起了笔杆,40年默默笔耕不辍,一举捧出了166万字的小说,他靠的是什么?他靠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生活,不是文艺理论而是直感。他从战争从苦难中走来,亲历了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又经历了解放后各个历史阶段,有着独特的丰厚的生活积累,背负着毫无功利主义的创作责任和冲动,不自由主地拿起笔来,任由生活源泉裹挟着氤氲地气激情喷发,将自己经历的那段最精彩历史和附着于此的原生态故事艺术地再现出来。《征程四部曲》的问世,再次印证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一颠扑不破的文学创作原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