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坚持力度写作 辽宁崛起儿童文学代表作家群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21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没有北京、上海丰厚的文化资源,却连出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而且其中七位都摘获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重镇,如何解释这一创作现象?5月1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作协创研部和辽宁省作协联合举办的“寻求突破与超越——辽宁儿童文学七作家创作研讨会”在现代文学馆召开。

        辽宁有着深厚的儿童文学创作积累,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辽宁儿童文学作家作为一个群体集体崛起,为盛行轻飘写作的儿童文学文坛带来一股旷远苍茫、冷峻深沉的北方之风。其中,薛涛的少年小说、幻想小说,王立春的儿童诗,刘东的人生采访小说、幻想小说,常星儿的成长小说和幼儿童话,车培晶的儿童小说、童话,单瑛琪的幻想小说和幼儿故事,李丽萍的成长小说都在儿童文学界自成一家,并都擒获过儿童文学界的最高奖项——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曾有过强悍之风,后因世风和文风的转变,此风日见衰退。大多数作家的姿态不是下沉,就是漂浮,叙述渐趋浮光掠影、轻描淡写、嘻嘻哈哈、快乐至上。”然而,中国作协儿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指出,辽宁儿童文学作家始终坚持他们的美学追求和诗性表达,承续了儿童文学的力度写作一脉。

        文化资源并不丰厚,也没有非常重要的出版机构推动,辽宁的儿童文学写作因何而崛起?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力认为,这首先归功于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的成长环境。老一代作家赵郁秀甘做人梯,是“辽宁小虎队”的缔造者;辽宁省作家协会高度重视儿童文学创作和评论工作,给予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多次举办辽宁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研讨会,每两年搞一次儿童文学评奖活动。另外,辽宁文学院和辽宁的小作家基地通过各种方式发现文学新秀,进行培养,成为作家成长的摇篮。正是有了这一系列培养人的机制和机构,一次次的研讨活动,使辽宁儿童文学创作有了渊源不断的生产力。其次,与辽宁儿童文学作家们对纯文学的坚守有关。“他们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读者而有意迎合、取悦于儿童,而是站在更高的基点上净化与提升儿童的心灵。”在马力看来,辽宁儿童文学作家在题材深度广度的开掘,使命感和历史担当,用笔探索儿童潜意识、揭开童心隐秘角落等方面,可圈可点。

        事实上,由儿童文学推动的少儿出版黄金期,到2012年结束年均两位数的同比增长,提出了儿童文学进入发展瓶颈期的问题。问题一为题材视野如何开拓,问题二为如何更进一步深入社会生活与人性世界,而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上,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已做了堪为表率的先行尝试。

        “耐得住寂寞、勇于追求精神富有、关心下一代儿童成长的人,才能不受物质诱惑,默默耕耘,默默收获。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才是保证辽宁的创作生产力发挥有用作用的根源所在。”马力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