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

    70后主将、80后旗手在上海,90后已露尖尖角

    上海青年作家群队伍齐整创作生态斑斓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21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上海的文学从来就是引领风气之先,不断把新的眼光、思想,新的文学经验,新的发现、创造带给我们”,在5月16日举行的第三届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上海青年作家身上寄托着广大读者的殷切期待,寄托着中国文学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天地的希望。40多位在上海写作的青年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齐聚一堂,围绕“城市与写作:我手写‘我城’”、“写作与翻译:借镜的自我观看”、“传播与写作:新传播方式下的写作形态”等三个紧扣上海写作特点和当前文学发展时代特征的议题,大家各抒己见。

        “不久前我们作了一个统计,上年度上海作家获得各类国际国内文学荣誉和奖项40多人次,其中年轻作家的贡献在半数以上。”据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汪澜介绍,青创会是作协对上海新生代文学力量所做的一次面向业界的展示及面向社会的推荐和托举。“上海青年作家队伍的活力和实力在这个会场得到最好的证明”,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表示,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上海青年写作力量齐整的特点十分明显,很多省市50后、60后写作者多,80后、90后相当稀少,上海文坛则是70后、80后、90后队伍十分雄壮。这预示着文学发展的前景和后劲。什么是文学的财富?就是人才。国内文坛70后的主将在上海,80后的旗手在上海,甚至90后也已露出尖尖角。白烨认为,“当下时代,青年写作者的趣味很分化,更应通过交流和碰撞,让个人的写作素质和造诣、‘好’的部分发挥、升华,形成群体的‘好’、上海文学的‘好’。为这个时代留下经典,上海文学有条件走在前列。”

        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自现代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大本营,上海文学有多种传统,更擅长综合、转化新的文学潮流使之成为文学正统,上海还有一批优秀的翻译家,他们从西方带来的创作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代的创作者。“到今天形成优秀青年作家、批评家、翻译家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具有两种甚至三种身份的写作者在上海十分普遍,这样一支齐整而色彩斑驳的队伍和创作生态在全国十分罕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