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

    雨林“寻父”:找寻远去的生命家园

    方卫平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14日   12 版)
    《天上的船》,殷健灵著,晨光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24.80元

        一种比一般的生态或环保意识更为深刻的生命理解,带我们走出人类惯有的自我中心,走向万物有灵且平等相待的大宇宙和大生命视角。

        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自然世界,如今在机器时代的快节奏生活中,越来越成为了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家园。对于今天的许多孩子来说,那种与过去童年相伴随的自然和乡土的野性气息,也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他们的感官和视野。

        我不知道是不是对这一现实的敏感和直觉的忧思,促使殷健灵把她的创作目光转向了尚未褪尽自然魔魅气息的西双版纳,转向了一种与丰饶的泥土、茂密的树林、纯净的阳光以及一切活泼的生命相贴近的生活。她的这部名为《天上的船》的长篇儿童小说新作,在阔大而神秘的云南雨林背景上展开叙事,其故事和文字透着今天的孩子已然疏远了的原始的天空、大地以及动植物的气味。

        作品中的两个少年主人公岩糯和奈娜,为亲情和友情而奔赴一场与“瑞福里斯”(雨林)的约会。在雨林中,他们聆听着童话般曼妙的生命之歌,也体验着野性世界无处不在的危险。跟随着他们大胆而谨慎的探险历程,我们能体会到雨林里蓬勃的野性和生命力。安享现代社会舒适生活的人们已经太久地疏远了这样的生命感觉,远得我们几乎要忘了,这个世界原来还有着这样一副粗砺的面貌,还有这样一种粗犷豪迈的生活可能。    

        《天上的船》是近年并不多见的一部涉及丛林生存题材的儿童小说,我因此特别留意小说中的丛林生活描写。在我看来,这部分内容及其呈现,不但体现了作家驾驭这一特殊题材的能力,更是对作家本人知识积累和消化能力的一种考验。作者写到了两个少年如何在雨林中搭建临时的憩息所,如何生火和觅食,如何寻找最天然的药材为自己疗伤,如何利用雨林的资源制作自我保护的“武器”,等等。野外生活并非殷健灵此前的写作长项,更何况是西双版纳的边境雨林,看得出来,她为这次写作花费了不少资料的工夫。与她此前创作的《1937·少年夏之秋》等同样注重资料工夫的儿童小说相比,这一略带神秘感的雨林题材构成了又一次新的写作挑战。实事求是地讲,殷健灵笔下的雨林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个外来者的目光烙印,它让我们想起法国作家勒内·吉约的非洲土著题材儿童小说,虽然还缺乏久居非洲的吉约所感受到那种生活和文化的深层融入感,但尽管如此,小说所呈现的雨林生活的奇谲魅力,仍然引人入胜。岩糯和奈娜在雨林中的各种历险,包括穿越迷幻花园,与河中鳄鱼惊险搏斗,以及巨树下的幸运逃生等等,这些富于悬念感的情节无不散发着神秘、野性的自然奇趣。

        然而,小说并不只是以奇趣取胜。在所有这些惊心动魄的林莽奇遇背后,有着比趣味更重大的对于自然以及一切生命的敬重和信仰。“上天创造了我们,也创造了蛇、鳄鱼、蚂蚁和甲虫,它们和我们一起在银河系中旅行。”“虽然鳄鱼啊、蛇啊,它们有时候会攻击我们,但它们不邪恶。它们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刻在奈娜心上的这些父亲的话,体现了一种比一般的生态或环保意识更为深刻的生命理解,它带我们走出人类惯有的自我中心,走向万物有灵且平等相待的大宇宙和大生命视角。这一不妨用“瑞福里斯”来标注的思想贯穿了整部小说的叙事,并赋予了岩糯和奈娜的雨林历险以一种高贵的精神格调。

        这也是这部小说最打动我的地方。奈娜和“我”寻找“天上的船”的过程,既是奈娜找寻逝去的父亲的过程,也是她和“我”一起结识和理解“瑞福里斯”的过程,在这里,主人公历险的终点不在于征服,而在于寻找,在于回归。在看清父亲和瑞福里斯“完完全全地融合在了一起”的刹那,奈娜真正走入了她深爱着的父亲的灵魂,也走入了她和父亲共同信仰的那个以“瑞福里斯”为名的家园。

        这样一种与最原始的自然世界和生命连接在一起的家园感,日益离我们远去了。但殷健灵一定相信,阅读关于这个家园的故事,在阅读中体味它的神奇与玄秘,自由与丰饶,也是今天孩子们回归被遗忘的家园的文学路径之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