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和左健教授联袂主编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对2000年以来中国出版业发展全貌进行了研究。总报告概述了新千年来中国出版业的成就、问题与展望,分报告分别涵盖了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电子音像出版、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走出去”、出版物市场监管、民营出版、出版物印制等11个方面,从地域上来看,书中还收录了港、澳、台地区新千年的出版业发展情况,是一本“全景式”的中国出版业研究报告。
与已有研究报告相比,《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对十余年的行业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纵向对比,时间跨度更长。这十余年,正是出版业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转企改制、数字出版的兴起等等。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中,中国出版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又遭遇了哪些发展瓶颈,在此书可以找到清晰的轨迹。总报告纲举目张,从宏观角度梳理了新千年来中国出版业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成就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中国迈入世界出版大国行列,报告以十年的出版数据作为有力佐证;二是国内出版业在发展道路上的大胆探索,这个部分列举了国内出版业十年间兼并与重组、改制与上市的重要事件;三是出版管理力度的加大与公共服务意识增强,其中概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及不断完善的历程,细数了“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加强出版物质量监管、奖励优秀出版物及对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进行等级评估等一系列促进出版业良性发展的举措;四,出版“走出去”,主要盘点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中国音像制品“走出去”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工程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五、版权保护力度加大,民众版权意识增强,回顾了法律上的完善及打击盗版工作的开展,并列举了一些民众积极保护著作权的司法案例;六、数字出版井喷式发展,通过数据对比及代表性事件的展示阐述数字出版如何引领出版传型;七、民营出版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力量,主要是民营出版或文化工作室数量远远超过国有出版社、从事出版物销售的民营网点数量和人员远远超过国有书店和发行网点,部分民营公司的经济实力已超过了国有单位。报告认为中国出版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出版职业道德有所下降;电子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在数字出版产值中所占比例过低;民营出版的发展仍然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等。
11个分报告,分别对十年间出版政策与环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民营出版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数字出版究竟如何引领传统出版业转型等具体话题进行了专题分析,从多个方面更细致、深入地展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脉络。各个分报告通过更为细致的数据挖掘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例如在图书出版方面,报告通过数据的对比,指出在2000年到2011年间,图书码洋和图书品种确实有了大幅增长,但每本书的印数和印张却逐年递减,然而单本书的平均定价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图书出版业的繁荣是建立在增加品种的策略上的,但市场规模并没有随之扩大,出版效益仍有待提高。与此同时,尽管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的图书销售金额始终保持增长,但除去2001年和2009年外,其他年份库存数量和库存金额均为正增长,出版物库存量已经超过了库存的合理范围,出版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在梳理图书出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时,报告就一针见血地提出,要“提高图书重版率,在促进品种数量增长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高,促进图书出版的‘真繁荣’”,要“减少图书库存,拓宽图书销售渠道”。[1](55~76)在期刊出版、电子音像出版、出版物市场监管(“扫黄打非”)等其他专题中,报告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在附录的部分,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对2000年以来中国出版业大事记做了记录,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大事记单列一个篇章,方便读者系统阅读和逐项查找,实用性很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它既可以作为出版学界开展学术研究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业界收集行业情报、优化发展战略的参考资料。它是记载中国出版业发展转型的文献资料,也见证了新千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上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它站在改革的新起点上回望来路,更重要的是,大胆探索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张志强、左健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