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

    调书,作家梦的开始

    马卫(重庆市)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14日   14 版)

        70年代,所有的名著全成了“毒草”。在偏远的农村,还是没能把“毒草”除尽,还有一批中外文学名著仍旧在流行。但是,要借到这些“毒草”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们不敢把它公开拿出来阅读。

        我有法儿,就是调书。

        比如,我知道杨玉峰家有本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他孙子杨绍文是我同班同学,但成绩差,我对杨绍文说:我帮你做一周作业,你把书从你爷爷那里偷出来给我看。

        开始他不干,但经不住不做一周作文的蛊惑,勉强同意了。

        好在那时的作业少,不像现在作业多得吓人。我只用一个小时就可以把我的作业和他的作业做完。一周我也能把这本五百页的长篇小说看完。晚上点着煤油灯悄悄看,或是白天放牛时抓紧时间看。不能让大人发现。

        但是,和高才发调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时,却出现了麻烦。原来,这书不是高才发的,是高才发读中学的姐姐借来的。我知道后想看,就对高才发说:我用我们家的十颗柿子和你换。

        当时,农村的水果虽然不值钱,但是,我家的柿子是妈的心肝宝贝,每年要卖钱来换家中的油盐。我用十颗柿子是要下很大决心的。柿子摘下后,要焐在坛子里焐熟才能吃。

        每一次都提心吊胆,一次只能偷一两颗才不会被发现。看着高才发吃柿子时的那副得意和快乐,我心里直发馋,但是我还是忍住了,因为我得到了书,从书中得到了快乐。我妈要把焐熟的柿子拿出来卖,终于还是发现少了的柿子,以为是我偷吃了,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小孩子偷吃点东西是正常的,何况是自己的孩子呢。

        但是,并不是每次的运气都那么好,和二队的李明全调书时,出了拐。他们家有本书叫《野火春风斗古城》,作者李英儒,后来才知道是很有名的作家。这本书里的金环银环是我心中崇拜的英雄,而且是漂亮的女英雄。那个年代的女英雄我们知道的是刘胡兰,草原英雄小姐妹,李铁梅,阿庆嫂,方海珍等等,但她们全都单身,也不谈恋爱的。因此对谈恋爱、追求爱情的女英雄人们特别的喜爱。李明全不调书给我,说什么也不干,因为这本书是当时的“大毒草”,他怕惹事。但我有耐心,天天找他磨,毕竟我是班长,在学校也是大红人,特别受老师喜欢。于是他说——要用一斤粮票来调。那时农村没有粮票,粮票是城里人才有。农村人要上馆子,得用粮票,要不然就背上大米,米是可以抵粮票的。我要有粮票,就得偷家里的米,然后到公社所在地的馆子去换。

        就是这次偷米,终于被发现了。于是父亲狠狠地打了我一顿。不能怪父亲心狠,那个年代,米就人们心中的圣物,没有它无法活命呵。每年春夏之交,就开始吃杂粮,野菜,红苕,能吃上点米,是难得的奢侈呵。

        哥哥和两个姐姐给父亲说了半天好话,才放开我。但那本书是一定要看的。我节约中午饭(中午饭是一两多米,带到学校来蒸),整整饿了一周,终于节约出一斤米来,换来一斤粮票,才拿到那本书。

        运气还是没有站在我这边,我读这本书时,被他人告发,说我读“资产阶级大毒草”,老师收缴了我的书,还撤了我班长的职。班长当不当无所谓,可是我拿什么来还给李明全呵?

        我惴惴不安。好在我的老师也是个文学爱好者,他把书读完后,在一天放学时留下我,把书还给了我,还嘱咐我以后看这些书一定要在家里,不要让他人知道。不久又恢复了我班长的职务。当我把书还给李明全时,心中百感交集。调书,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现象,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标记。正因为我从小疯狂地读书,才有今天一位叫“马卫”的一年能发表几十万字小说和散文的作家。

        调书,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从一个乡村孩子,成为知识精英。

        也许调书,就是我作家梦的开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