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完檀传宝老师主编的“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这套丛书,笔者心中感慨良多。这套丛书涉及八个价值范畴:心存敬畏、拷问良知、克尽责任、坚守诚信、呼唤公德、伸张正义、学会关怀、体悟幸福,分别由八位作者主笔,他们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各自独特的视角、方法深刻地思考、解读这些价值。正如书名所定位的那样,这是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在这个文化多元、信息复杂的时代,我们需要守护住我们所珍视的东西,透过现实看本质,不人云亦云。
这套丛书的八个价值始于敬畏终于幸福。我们无法将这八个价值一一区分开来,因为常常同样的事件中会涉及不同的价值,就像丛书中作者们常常用同样的案例来阐明自己论述的价值一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八个价值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所在,所以要不要将这些价值分门别类已不是重要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八个价值分析透彻、生动而不啰嗦。
二
1.在《心存敬畏》这本书中,袁卫星老师用“敬畏”一词,提醒我们在这个缺乏敬畏的时代,我们需要敬畏的东西太多太多。如果说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等我们还能理解,那么敬畏律令规则、敬畏民意就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律令规则、民意本身的含义、作用,我们更多地是敬畏权威,甚至是“畏”权威。也正是缺乏这样的敬畏,常常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影响了我们自己的幸福感。袁老师在书中列举了许多与自身相关的生动的例子,都极具正能量,让人觉得这些心怀敬畏的人是多么可爱的人儿。
2.有道德的人往往被称为是有良知的人,良知的作用是法律所无法代替的。牛新志老师在《拷问良知》中,从良知的作用、内涵开始分析良知在当今社会上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拷问良知,尤其是那些有钱、有(话语)权的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上,应该时刻坚守良知,承担起自己的道德责任。
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处在不同的空间内,小至家庭,大至整个世界,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我们还是大自然的一员,我们有着不同的角色,所以我们有着各种责任。在《克尽责任》中,黄行福老师不仅讲述了个人的责任,还论述了社会机构的责任。
4.作为“母亲”的蔡辰梅老师在写《坚守诚信》这本书时,总能让人感受到她那浓浓的母爱。在金钱的诱惑下,在社会诚信屡遭破坏的现状下,尽管人人呼吁诚信,但是常常诚信不敢露面。如果现在您面对着一位老人摔倒在地时,您还敢像从前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上去将他/她扶起吗?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中,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儿童的教育,如何言行一致地教育他们?蔡老师讲述了她的“忧”与“伤”。
5.公德对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张世保、唐大华两位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解读公德,便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考现代社会的公德的角度。
6.人们常常将正义一词挂在嘴边,但是对于正义的真正内涵却总是模糊不清。张志华老师在《伸张正义》中,从不同的方面理性地分析了现实生活中处处蕴含的正义、不正义的问题。正义常常被光明正大地淹没了,作者从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件、问题背后看到了不正义的存在,比如“莫谈国事”、没有行动的抱怨、对职业的偏见等现象正是滋长不正义的温床。
7.在《学会关怀》中,曾妮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她对关怀的理解,不难发现,她的理解大部分得益于诺丁斯教授的关怀理论。为何我们常常因为关心他人之后得不到回馈而感到力不从心?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关怀的真实面目,因为关怀是一种关系,关怀不是一方一味地付出,另一方一味地接受。在关怀关系中,双方都应该学会关怀,学会被关怀。在社会关系淡漠的时代中,学会关怀也是我们急需要的品质。
8.为何要有道德,归根结底是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让自己更为幸福。李西顺老师对社会上几种主要的幸福理解一一解读,犹如书名《体悟幸福》一样,幸福是需要体悟的,不能用外在的物质来衡量,或许人生各个阶段对幸福的定义是不同,但是最后幸福一定是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类似的境界。
三
八位作者的论述风格都各不一样。虽然八本书都采用案例的形式来分析相应的价值,但是在案例的选取上,读者能深深感受到他们所带着的不同感情。有的案例犀利,让你为之心痛;有的案例温和,让你感觉满满的正能量。如檀老师为这套丛书所作的总序的标题“于无声处听惊雷”一样,无论怎样的案例,总能让人陷入沉思。
从八个道德价值,即八个角度中,我们都能听到同样的声音:在道德失范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我们坚守自己的良知,多一分敬畏之心、多一分关怀,保持正义之心,做一名诚信、有公德、有责任的行为者,那么我们就离幸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