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

    《海权战略》及其在“海国时代”的意义

    轶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14日   18 版)

        《海权战略——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纪实》,是张培忠的一部新作。张培忠长期在党政系统工作,应该说是一位职业的公务员,但读他的作品会觉得他更像是一位专业作家。他勤于写作,善于思考,著述颇丰,写小说、写评论、写报告文学,常有真知灼见呈现。说真知,是因为他的作品皆材料翔实,《海权战略》光引用的参考文献就将近二百部作品。张培忠通过爬梳整理,在浩瀚的古籍和史书中选择了大量相关材料,清晰地描绘出郑芝龙家族的发家史和海商集团的发展史。这样一种严谨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提倡和弘扬。谈灼见,他在勾勒张竞生一生行迹的《文妖与先知》一书中,秉“同情了解”之宗旨,将一位有争议、被妖魔化的风云人物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判,从另一个角度集中概括了张竞生的美学思想和社会思想价值。《海权战略》同样如此,其独到之处在于对海权思想的重新定义和发掘,将海权意识、海权思维上升为海权战略的高度。他认为,“中国的衰落起因于海洋,中国的复兴也应起步于海洋”。这样一种具有时代感和国际视野的独到见解,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宏观把握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读全书,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文学价值。这是一部严谨的纪实文学作品,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报告文学。全书既体现了纪实文学的写作手法,其风格在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之间也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对历史场景、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刻画上,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角度和内涵。

        比文学价值更高的是其思想价值。这部作品清晰地勾勒出郑芝龙如何发家,如何在诸多海商集团中胜出,一家独大,如何由野而朝,实现身份转变,甚至被明王朝誉为“海疆长城”。书中也清晰地描述出郑芝龙如何利用官员身份,巧妙周旋于明朝、日本、荷兰等不同政权之间,既斗争又合作,既养匪自重又依官而剿匪,既发展武力又大肆贸易,几乎控制了当时中国的海权。在苦心经营下,郑氏集团终于做大,兵强马壮,富可敌国。但随着明清的改朝换代,时代大变,郑氏集团何去何从,引出了郑芝龙和郑成功产生分歧。郑芝龙主降清,郑成功主抗清。这时的郑芝龙体现了商人的本质,既无操守又唯利是图。他寄希望于降清自保,但却落得身首异处,令人扼腕叹息。郑成功因深受东林党首领等的影响,毅然与父亲决裂,力挺南明王朝,失败之后收复台湾,以此为根据地艰苦创业,竟能与清朝抗衡几十年。此书通过引用原始史料对这些问题有翔实的描述,其中也蕴含着对郑芝龙、郑成功历史价值的不同评判。书中体现的全球意识、商业意识、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

        此书有显和隐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显的方面是,此书是一部历史著作,讨论了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的兴衰;二、隐的方面是,此书虽谈历史,但充满现实指导意义。由郑氏海商集团论及“海权战略”问题。作品通过描写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逐渐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海商集团一旦掌握海权,甚至可与一国匹敌。郑芝龙控制海权,竟可以此为资要挟明朝,以此为资横行海上,众多列强甚至海盗皆奈何不了他。而郑成功以海商集团为资,从事抗清义举,竟可与一个大的王朝相持几十年不败。海权之重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掌握海权,绝不可轻易拱手让于他人,否则国家将处于危险状态。同时,也应该积极竞争世界海权,直面海洋争端。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在“海国时代”,谁掌握先机,即可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谁落后,即会全面陷入被动。曾经的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兴起是经过几多激烈角逐才得以胜出,先后排挤了荷兰、西班牙等海上强国,掌握了世界海权。后来的美国,则是在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战略思想影响下,由保守而扩张,继而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今天的世界,航空领域竞争呈现白热化,航天事业的竞争更是如火如荼,空权问题似乎日益突出。但是,海权依然非常重要,它关系着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70年前,林则徐、魏源等先贤关注到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作了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海国图志》,首次提出“海国”问题,其目的是期望引起决策者重视,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我想,《海权战略——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纪实》一书同样也有此宏大之志向,虽然讲的是历史,本意却在呼吁国家重视“海权战略”。

        《海权战略——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纪事》,张培忠著,花城出版社2013年12月,36.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