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23日   01 版)

        犹太人为什么爱读书重教育

        犹太人很早就有“什一金”制度,即每人要把自己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献出来。犹太律法规定,这“什一金”的第一受益人是“那些把时间花在研究《圣经》和其他典籍的人”,也就是读书人。后来又扩展到把这笔钱用来支持建设学校。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第四任总理梅厄说:“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他们的总统夏扎尔说:“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最为难得的是他们说到就能做到。几十年来,以色列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总预算9—12%,位居世界第一位。以色列公民受过教育的比例,高达97%。

        (详见5版)

        南辕北辙: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断想

        明明是培养方案,却故弄玄虚命名为“某某图”;明明是个必读论文选,却煞有介事宣称为“某文献”。实在看不出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况且,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学生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该读的书,该看的文,不应该整齐一律。硬性作统一规定,就违背了古圣贤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之道,是值得商榷的。况且,哪些论著该必读,每一位做导师的,也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也许推崇陈寅恪,我可能赞赏梁启超,哪里会有标准的答案!所以,与其费心在研究生培养问题上大张旗鼓搞“创新”,还不如鼓励所指导的研究生沉静下来,踏踏实实读点书,顺其自然做学问。 

        (详见13版)

        《反思郭沫若》的意外遭遇

        《反思郭沫若》出版于1998年12月,首印6000册,发行情况比预想要好,责任编辑唐晓渡提议加印数千册,我作为终审此书的副总编辑,在征询发行部的意见后,签署了同意加印的意见。未料就在此时,此书意外地“出事”了: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的某位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公开点名批评了这本书,并责令作家出版社立即停发。其实,在此之前,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的成员们都没有看过《反思郭沫若》这本书。   

        (详见14版)

        敬告读者

        逢五一假期,本报4月30日休刊一期,下期报纸5月7日正常出版。顺祝读者朋友节日快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