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文艺批评需要官方声音

    孙建清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09日   08 版)

        近日中国文联发布了《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其中的电影艺术发展报告直截了当地痛斥了电影《小时代》的“伤风败俗”。报告指出,电影《小时代》以物质与欲望架设的“伪现实”,发散着充满商业气质的主观化、个人化情趣;影片以物质化梦幻的“现实”替代了厚重复杂的真实现实,以扁平化、符号化、庸俗化的人物形象肤浅地诠释友情、爱情和青春,而其中诸如对唐宛如种种夸张语言、动作的设计,以及女性对男性非理性情感冲动等,还使影片以某种恶搞式的“审丑”快感,引发带动年轻受众的庸俗情感与心理“共鸣”,这些都使影片内涵呈现了某种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的偏颇。分析之透彻,观点之鲜明,用词之尖锐,令人钦佩,发人深思。    

        一部电影或者其他文艺作品,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是文艺批评的常态。曾记否,在那个夏天,根据热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小时代》上映后,媒体上的评论真可谓铺天盖地。为什么该影片能够迅速获得话题效应,引起了受众的极大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影片本身无论是在电影叙事上,还是内容风格上,都显得与众不同、与以往不同。在众声喧嚣中,有批评家的真知灼见,有观众的称赞,也有网友的吐槽。不管是来自哪个层面的声音,我想,对于促进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

        稍嫌遗憾的是,在这部电影引起的诸多争论中,还鲜见电影主管部门或者文艺团体站出来说话。坦白地说,我是一个半拉老头子,当然对《小时代》没有多少兴趣,可以肯定的是,就影片的内涵层面而言,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度,浮躁浅薄得可以。诚如有的批评所说:“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资本运作或许成功了,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失控了。”不过,对《小时代》的批评多是来自个体的或媒体的,而我则希望听到电影主管部门或文艺官方机构的发声。

        应该看到,社会无论怎样发展,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人们向善的向往,社会主流价值观,不会发展变化。既然《小时代》充满着“郭敬明式的拜物和自恋”,是伤风败俗,那么我们的文艺组织完全可以提出尖锐的批评,完全可以说“不”乃至可以拿下。虽然现在我们听到了官方对《小时代》的看法,但是毕竟来的晚了些。今天,需要我们检讨的是,《小时代》为什么并不“小”,而是无限膨胀,一个明摆着技艺低劣、思想丑陋伤风败俗的电影,为什么还让它大行其道。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说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一点“辣味”。这也适用于文艺批评。文艺组织不要担心有“戴帽子,打棍子”干涉文艺创作的嫌疑,要有敢批评的勇气,要掏心见胆、直指问题,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不可或缺的监管。对待确有问题的影视剧或其他文艺作品,文艺组织、作家协会不能漠视,不应缺席。

        山东省临沂市 孙建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