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可寻性与网络搜索

    薇言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09日   17 版)

        可寻性就是被人找到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当别人根本接触不到你、听都没听说过你的时候,即使你有最好的能力,也无法为人所知。除了人之外,公司、商品的竞争,很多都是可寻性的竞争。淘宝商家刷榜,为的是提高被买家关注的可能;歌手买榜,为的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天价竞拍春晚广告位,为了让产品名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走入千家万户;用心经营微博,奋力上头条,同样还是为了增加可寻性。可寻性可以从两方面来测量,一个是有助于寻找该物件的属性,譬如文章的标题,公司的logo,图片的标签等。二是系统中层次化帮助人们寻找该物件的支持手段,例如大楼内结构示意图的分布及准确性,或是网站的层次部署是否合理。

        在网络世界,我们相当依赖文字、标签、关键词和超链接来搜寻和区分物件。许多使用者并不从网站首页开始浏览,而是透过搜索工具、书签、博客推荐等更直接深层连接到网站内。因此将网站建立成一个具有可寻性的网站要比只关注网站本身的设计更为关键重要,一个好的网站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架构,支援网络标准,提供metada?鄄ta,增加合理的关键词和标签等等。

        搜索引擎为搜寻信息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有其巨大局限。比如语义的模糊性,时间因素,隐私考量等等。搜索引擎偏向于关键字而非概念性对比,使用高精准度和低涵盖度的方式找寻资料,资料来源的权威性、精确度及重要品质被忽略。少数公司跟人会吸引过多的注意,而且只有15%的网页会包含敌对观点的链接。所以随着信息的增加,我们必须学会自己独立学习并寻找答案,才能最符合自身利益。毕竟在网络时代,智力在端点而非中心,权威和专家当然可以帮助我们,提出建议,但他们不再掌握控制权,我们自己才应该是主角。信息的可寻性不只是单纯地要求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对更多事情快速决策,还邀请我们更常做咨询充分的决策。

        《随意搜寻》是一本有趣的读物。它从历史、技术、心理等多个层面分析讨论可寻性这个话题。它会引起你的思考,但不会告诉你怎样做。本书的作者是互联网行业知名的信息架构专家Peter Morville。他还是SemanticStudios(一家关于信息架构和可寻性的咨询公司)的总裁,长期致力于探寻信息爆炸年代我们的出路,回答为什么信息架构的方式依然重要这样的问题,很博学,有文采。

        《随意搜寻》从可寻性的定义及重要性说起,将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寻路导航,连接到21世纪跨媒体寻路方式中。探寻可寻性与网络对于市场与人的改变。此外,Peter还是《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的作者之一(另一位是Louis Rosenfeld)。这本书是信息架构领域最畅销的书籍。

        虽然《随意搜寻》的中文版姗姗来迟,但一本好书对于它合适的阅读者来讲却永远不迟,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我们找到什么,就会影响我们自己变成什么人”。

        《随意搜寻》,Peter Morville著,沈浩翔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6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