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谁来重燃乡村教育的希望

    郑文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09日   08 版)

        上个月,胡国兴老师已年满60岁,他还在继续为孩子们上课,“把这个六年级送走了再说。”胡国兴任教于四川德阳中江柏林中心小学金柏村小,已在这教了整整40年书。和他一起坚守的,还有5名老师。但都和胡国兴一样,他们也快退休了。“年轻老师不愿来,我们走后,不晓得谁来教这100多个娃娃?”胡国兴有点发愁。(据3月27日《华西都市报》报道)

        村小面临着无教师执教的窘境,胡老师之愁也是现实之下乡村教育之忧。谁来重燃乡村教育的希望呢?叩问是如此之沉重。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教育资源向县城集约,也带来乡村教育的碎片化。现实的乡村教育状况是:一方面教师的年龄明显老化,而且这些教师大多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课转编过来的,正处在退休离峰期;另一方面,新近加入教师队伍的中青年教师大多不愿意在乡村执教,因而造成乡村师资严重短缺。去年,媒体报道了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一初中学校被曝因缺老师而两个多月停上语文等课程。

        令人深思的是:其一教师为何不安心在农村执教?现实之下,农村教师待遇不高,工作环境艰苦,造成了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想尽办法找“门路”往城市里挤,“孔雀城里飞”、思迁不安心的心态在农村教师中普遍存在,这也直接导致城里有些学校师资力量明显过剩,

        其二、支教教师为何不愿意去农村教育?相对来说,支教政策设计的初衷,是为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但由于激励机制难以跟进,支教政策没有吸引力,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例如短期行为明显,应付的差事致使支教变了味,农村教学环境艰苦难以安心等。

        农村教师严重匮乏,乡村教育有空心化的危险。我们不必去责怪一些教师们的“背叛”,毕竟农村教育太辛苦,一些教师逃离农村,有时是被逼无奈的选择。而对于担负支教任务的教师来讲,去农村学校就等于深陷于“苦海”,因为进城的路是那么遥远啊!

        从根本上讲,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城乡两元化的同时,而教育资源分化、失衡更为明显。一些地方政府不惜重金,在县城大手笔、高起点建设新学校,而往往看重的是教育资源集约化带动的房地产业发展。相较农村教育而言,除了中央财政投入外,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全集中在县城教育园区,而剩下给农村教育的只能是残羹冷炙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农村教师的字典里,不能仅仅只有无私的奉献,生活工作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影响到师资队伍的稳定,进而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因此,要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快农村教育改革的步伐,让投身乡村教育的教师得实惠、安心又顺心,才能挺起脊梁,坚实地扛起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任,化解乡村教育的乡愁,重燃农村教育的希望。

        江西湖口县 郑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