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

    “强制阅读”确有其必要性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3月12日   08 版)

        学生们缺少阅读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一种社会“病态”严重到无法自行愈合而又无其他良策时,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是必须的选择,他将一定程度上遏制“病态”的扩展。

        《文汇报》2月24日发表一篇名为《教师挤占阅读课将列为事故》的报道就是讲了上海市向明中学向不阅读说“不”的故事。从上学期开始,向明中学就将阅读正式写入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课表,每两周安排一次。但阅读课究竟落实得怎样?校长芮仁杰观察发现,课程开设后,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阅读课时间甚至常被主课老师挤占。对此,新学期他再出“强制阅读”举措,明确教师

        若挤占阅读课,将被认定为教学事故。

        何为教学事故:教学事故是指教师(含教辅)及教学管理人员失职或违反教学工作条例,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环节的实施等在教学或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或过错。

        乱世用重典,矫枉要过正。语文教师本应该是最支持学生阅读的教师群体。但迫于考试成绩的压力,许多学校在图书馆开设阅读课已形同虚设,少有教师带学生前来阅读。在这样一种无奈的情况下,向明中学的“强制阅读法”的出现是及时的,事后证明是有效的。当然,阅读课怎么上,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依然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再联系到复旦大学投毒案学生林森浩。央视记者问:“你从一个复旦大学学生,到了看守所里,成了一个犯罪嫌疑人在等待着宣判,这10个月你怎么消化的”。林森浩回答:“一直在看书,然后跟人沟通”。记者问:“看什么书,做什么沟通”。林答:“主要看一些文学经典”。记者问:“为什么选择这方面的书”。林答:“因为我觉得我以前读专业书,以前读那些理工科的太多,这方面(文学经典书)读的太少”。

        林森浩还讲到自己的思维有点太直,就是不懂得拐弯,就是有时候不考虑事情的后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包括说话、做事,可能比较直。(参见《新民晚报》2月19日A12版的:林森浩,性格中“矛盾”无法解释)。林森浩在看守所恶补一些“文学经典”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该读的时候没有读,等到犯下了命案,再恶补已为时过晚。虽然像林森浩这样的极端案例还只是少数,但与林类似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小数目。现在社会上火气大的人,不讲理的人还是很容易遇到的,不是吗?有些人学历很高,但人品却很差,我们不应该提高警惕吗?我们不应该亡羊补牢吗?

        林森浩的案例再一次让我们惊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鼓励和引导孩子们读一点文学经典,读一点怎么做人的书吧!我们应该懂得,与做人相比,成绩还是次要的。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民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