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

    交锋与思辨:十年留存的儿童文化学术笔记

    郑伟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3月05日   12 版)
    《中国儿童文化》,方卫平/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起连续出版

        班马对当下儿童文学界缺乏创新激情、缺失历史眼光与文化情怀的现象给予坦率的批评,改革先锋被垄断话语遮蔽的现象令他尤为不满,“中国儿童文学界实在是有点噤若寒蝉。我不是蝉”。

        学术刊物是一个研究领域得以确认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为展示研究成果提供了物质载体,更有可能对该领域的学术面貌产生深刻影响,成为凝聚研究者学术理想的精神平台。中国的儿童研究虽有不短的历史,但学科意识的自觉却是近年的事,一份具有学院风格,以“立足前沿、关怀现实、视野开阔、力求创新”为办刊宗旨的学术丛刊,对于儿童文化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而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创刊十年、由方卫平教授主编的学术丛刊《中国儿童文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丛刊’)为中国的儿童文化研究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学术记录,在这份记录里,我们读出了学理的严谨,也读出了思想的生动。

        2006年,访问成立不久的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在绿树掩映的红楼里,倾听方卫平院长畅谈浙师大积淀丰厚的儿童文学研究历史和前景宏阔的儿童文化研究愿景,并获赠了作为研究院重要学术平台的丛刊第一、二辑。初次阅读就留下了令人欣喜的印象:儿童文学的话题讨论因置身儿童文化这一大背景而获得了全新的阐释空间;“儿童哲学”“儿童电影”“儿童文化”等栏目中的不少文章显示出作者独到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年度话题”“学界对话”“海外视域”所提供的学术信息也给人以清新又不乏思想厚度的阅读体验。从2008年出版的第四辑开始,丛刊关注的学术话题更为丰富多元,“儿童艺术”“儿童阅读与儿童图书馆建设”“图画书研究”“儿童出版”“媒介与儿童文化研究”“儿童生存与发展研究”等栏目的推出,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文化研究视域的拓展与深度的掘进。

        一本高质量的学术期刊不应满足于平面化、线性化地展示研究成果,而要在敏锐反映学术前沿信息的同时,致力于推进各研究分支之间的融通与整合,通过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针对同一问题富有学理的思想碰撞,推动学科的知识创新。在已出版的各辑丛刊中,各领域专家对《新语文读本》选编理念和选文特色的讨论(第一辑),中外学者关于“学校练习本”(第四辑)和童年媒介问题(第五辑)的探讨,让我们领略了丛刊在学科知识整合方面的努力,而第八辑“儿童学”栏目的推出,则显示出丛刊对学科体系建设的学术担当。

        “儿童学”栏目中的5篇论文对儿童学命运多舛的学科演变进行历史梳理,探讨当代儿童学学科建构的方向性与可能性。论文的作者来自教育学和文学两个专业学科,他们的研究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但在论述中又表现出源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术旨趣与关注倾向。多元视角的互动和跨专业的思想交集,显然有助于儿童学学科体系的准确构划。

        丛刊不但注重学理的严谨与深刻,也追求阐释方式的生动与多样。注释详尽论证严密的学术论文与极富个人表达风格又不失卓识见解的评述性文章,得以在丛刊中各呈风采。班马的《三十年河东河西不如大江东去》(第六辑),以激越的笔调回顾了中国儿童文学新时期所经历的探索与突破,对当下儿童文学界缺乏创新激情、缺失历史眼光与文化情怀的现象给予坦率的批评。改革先锋被垄断话语遮蔽的现象令他尤为不满,在分析了具体作家的历史境遇后,他写道:“这样被不公正对待的作家还有不少。这是不该发生的。中国儿童文学界实在是有点噤若寒蝉。我不是蝉。”这样的表述出现在一本学院风格的学术期刊是不寻常的。与班马激情表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刘绪源的《‘长项’与‘瓶颈’》(第八辑),作者以杂文大家的从容姿态叙说着对中国原创图画书的敏锐观察与独到发现,认为幻想类图画书的稀缺与中国文化重现世关怀轻彼岸境界的特点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并提出了中国图画书创作布局调整的建议。朱自强的《童年的诺亚方舟谁来负责打造》(第一辑)、彭懿的《图画书中关于死亡及生命的思索》(第二辑)、卜卫的《反抗规训,张扬女孩的独立、快乐和力量》(第七辑)等文章,也以独特的文风传达了作者对儿童文化相关问题的深刻思考。

        十年来,丛刊以稳健的学术步履、丰实的成果积累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的学术进程,也给读者留下了独特的学术阅读体验,这让我们有理由对它的未来投以更多期盼的目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