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29日 星期三

    2013年网络文学总结:从自发走向自立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29日   17 版)

        (本报记者 舒晋瑜)

        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以不同形式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人数高达2000多万人,注册写手计有200多万人。其中通过网络获取经济收入的已达10万人,职业与半职业的写作者超过3万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48亿,远高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的应用。立足于新技术平台的网络文学,以持续而海量的生产与传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存在。

        “网络文学的这种强劲崛起,从文学、文化的生态上说,消弭了文学雅俗分化的原有界限,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文学的产业发展,在拓展文学领地、重构文学格局上,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但毋庸讳言的是,它同时又带来不少新的问题,提出许多新的挑战。”中国当代小说研究会会长白烨说,近年来,网络文学在信息科技化、传播多样化、写作平民化、阅读浅俗化的多重因素的合力推导之下,一直呈现出一种作者不断扩充,领域不断扩张、影响不断扩大的基本态势。

        两大动向

        过去的一年,不仅这种强劲的势头有增无减,而且还在创作、运营等方面,以贴合网络传媒的自身特点,从自发状态向自立状态不断过渡。白烨指出,其中两个方面的动向最有影响,也值得关注。

        一是文学网站与网络公司围绕着市场走向的并购与重组。先是脱离盛大文学的原起点中文网核心团队,与腾讯合作另组创世中文网。不久,腾讯文学高调亮相,宣告网络文学成为腾讯核心业务。此后,具有行业优势的门户网站,如新浪、腾讯等,将其读书板块独立出来,成立了新浪阅读公司,腾讯读书频道。百度网和凤凰网也先后创建了自己文学网站和文学频道,百度在建立“百度多酷”之后,还计划并购纵横中文网,大举进军原创网络文学领域。这些动向隐含的信息是,文学网站将以集团化、产业化的模式进而凸显和强化,过去的以内容为主的网络传媒的读书与文化频道,将以实体公司的形式彻底转型,由传播性、媒体化,变为经营性和市场化。

        二是网络文学成为网络经济新支点,网络作家日益成为吸金大户。网络作家通过阅读点击和纸质版税,由不赚钱到开始赚钱,是近年来逐步出现的现象。2013年这个现象更为凸显,尤其是那些在不同类型写作中作品较好、读者众多、影响甚大的“大神级”作家。2013年12月初,《华西都市报》发布了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其中的网络作家子榜单,唐家三少、天蚕土豆、血红分别以2650万、2000万、1450万的版税收入排名前三。而作家富豪榜的主榜单,莫言虽有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强力支撑,但仍以2400万元的版税收入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依然是年度版税收入2550万元的网络作家江南。

        两大问题

        从网络的产业发展来看,也许很令人鼓舞,但从文学事业的角度来看,都内含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倾向,隐含了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当是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在网络文学领域里,作品要适应大众读者的口味,作者要投多数读者的所好,并在写作过程中,与读者密切互动,不断共鸣,这是网络文学写作与阅读所通行的基本规则,所流行的基本趋势。但就网络文学的读者观而言,“读者是上帝”的潜规则是需要反思的。网络文学的读者是形形色色、不同代际、不同文化层次的。因而读者是分为各种品位、各种趣味的,如若以满足最大众的为旨归,可能会不断走向低俗。甚至越低俗,越情色,可能越受欢迎。所以读者一定要在适应中进行引导,在普及中着力于提高。不要盲目地去迎合,一味地去迁就。在文学与阅读的关系上,网络文学也不能完全从文学消费,文学市场的角度去考量,还要从文学启蒙、文学传承的角度,从文化积累、文化建设的角度,去掂量自己的写作的意义与影响,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正面的能量和积极的影响。

        另一个问题是,网络文学在关注读者反应、满足读者需求的背后,其实真正关心的是市场,最终在意的是利益。无论是网络作者的唯大众读者是从,还是文学网站的唯阅读市场是从,他们所极力寻求的,都是经济效益与具体收益的最大化,这实际上使得网络文学这个文学的场域,文学的因子与要素越来越稀薄,越来越淡化,而经济的因素则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强化。在这里,文人变身为商人,文场变成了商场。“资本”成为了网络文学生产与消费的主导力量。这从整体和长远来看,不仅对网络文学发展不利,而且还会波及到传统文学领域,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因为它只使网络写作变成了不同环节的人们赚钱的方式,网络作家则成为网络文学利益链上的赚钱工具,而忽略了它作为文学本应具有的审美作用与社会功用。

        四大特点

        多年来关注网络文学的评论家庄庸认为2013年有四大标志性特点:

        一是洗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网络巨头进场或有意向进场,与盛大交手,行业面临重新洗牌。庄庸注意到,大多数的“年度盘点”都比较关注这个层面,还多用“网络文学群雄逐鹿”等等标题——实际上,这不过是序幕。

        二是调整。从起点创业团队出走到创世中文网,到腾讯文学高调亮相,再到侯小强12月从盛大辞职;从管理层、作者资源到福利政策,各个网络文学内部政治、机制与体制都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这种变化是未来新一轮发展的蓄势。

        三是移动。从小米手机“网络文学平台”到腾讯“全文学”布局来看,庄庸认为,这一点其实特别具有前瞻性: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正在基于移动互联网重新建构?迄今为止,网络文学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就是以起点系为代表的最成功的“全版权战略”。但是,从中移动等阅读基本,到苹果等APP阅读模式,再到手机终端以及微信等模式,新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正在萌蘖?

        四是领导权的争夺。从网络文学大学到盛大小说专业成立,从网络作家协会到网络文学院等筹建,从网络巨头的商业资本推手,到精英与土著评论的话语权交锋,再到体制内外、产业与行业内外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新的文艺政策正在全面布局,网文已经从网文自身的“跨界”全版权或全产业链的布局,变成了整个社会对网文生态政治与商业环境的重构与重塑。这一点尤其关键。

        庄庸说,通俗地讲,今年网文界最重大的变化,其实是网文从“只是网文的事儿”,现在变成了整个社会、政治、商业和传统文艺评论界,都在对“网文”进行全面渗透、介入和布局的事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