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做好向成年人过渡的准备一直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在中国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小学校的青春期健康教育长期被忽略。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特别是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的关注。
2013年5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102.6万人,占所有农村儿童的比例达37.7%,占全国儿童的比例为21.9%。与2005年全国1%抽样的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人,增幅为4.1%。我国农村重男轻女倾向严重,外出打工的父母带孩子出门一般也是带男孩,所以留守女童要占留守儿童的多一半。由于父母长期出门在外,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其他近亲等隔代亲属,他们中有的年龄比较大甚至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不用说照顾他们的隔代了。受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留守女童在青春期卫生健康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等方面的获取与学习几乎是空白,甚至成为一个盲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也缺乏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合适方法和读本。近年来,由于家庭、学校及社区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教育,留守女童遭受性侵犯的案件屡有发生,留守女童成为遭受性侵犯的高危人群。很多留守儿童遭受性侵犯后,最明显的心理创伤反应是恐惧、噩梦、焦虑、抑郁、暴食或厌食、药物滥用、自杀或企图自杀,女童被强奸后造成怀孕等严重后果的案件屡见不鲜。虽然法律将强奸犯罪尤其是强奸幼女列入重点惩处范围,但是受害人终因顾及名誉而不去报案或因不懂得保存证据而致使难以立案。留守女童遭受性侵犯后在心理、智力、生活、学习方面很难得到细致入微的帮助,而这些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们面临这样一个选择:要么放任孩子通过媒体、网络、同伴和一些不良方式,在那些不完整信息、错误信息的阴影笼罩中自己摸索;要么直面这一挑战,为孩子提供清晰、详尽同时又有科学依据的青春期教育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性行为、人际关系、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等问题上作出负责任的决定。因此,加强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教育,保护留守女童的合法权益,培养她们健全优秀的人格,让她们健康成长,是目前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共同责任,这不仅关系着留守女童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在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信托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先后与湖北省随州市妇联、随州市教育局联合,在随县殷店镇、曾都区府河镇启动了农村留守儿童性别成长教育项目试点。为了开发适合在农村中小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读本和教材,我们组织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工作在农村中小学教学第一线有丰富教学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本读本的编写,多次召开读本编写研讨会,数易其稿,编写出这本《农村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读本》。
该读本力图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故事和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受到启发式、分享式的教育。该读本自始至终贯穿了以下几个重要目标:一是为青少年提供有关人类成长和发育的准确实用有效信息;二是帮助青少年形成以宽容、尊重、责任、权利平等为原则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帮助青少年掌握自信、健康的人际关系沟通技巧,与家人、同学、朋友建立更友好的、有建设性的关系;四是鼓励青少年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和行使自主权,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成长。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具有社会性别视角、可操作性和乡土气息的中国第一本农村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读本。
(本文为《农村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读本》序,发表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