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任何土地都是越耕越长庄稼

    贾平凹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18日   03 版)

        30年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使中国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这样的转型期,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中国的文学也得到了大繁荣。可以说,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方面开始,而最早改革的却是中国文学,当外国的各种文学思潮涌进来后,我们的狂热解读和吸纳,有了新的观念和思维,通过我们的作品又影响着国人的观念和思维,扩大他们的眼界和胸襟,反过来再推动着中国文学的改革发展。中国的作家与这个时代,与这个社会已经血肉相连,像皮肤一样,你无法揭下来,揭下来就血肉模糊。正是这样,才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才引起了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

        关于中国当下文学,我谈三点。一,中国的改革还在深入,中国还有很多变化,中国还有优秀的作品出现。30年之后,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问题将更加复杂,它将为文学又一次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素材,这就期待着,也是必然会出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总结30年来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经验,我们有信心大有作为。我们生活在当下的中国,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就是我们的命运,这种命运也决定了我们就是这样的文学品种。也就是说,我们是为这个时代、社会而生的,它只能以手中的笔来记录、表达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它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一种责任。

        二,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文学整体上完成了它向西方的学习。30年来,中国作家受到世界文学的影响,狂热的阅读、疯狂的借鉴,甚至模仿着,明白了我们应该写什么,应该怎么写,一步步挣扎,摆脱我们作品的政治化和宣传化,才逐渐回归到文学应有的规律上来,进入真正的文学河道。这个过程极其艰辛,几乎是三代人的前仆后继,终于改变了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整个社会对文学的政治的道德的评判体系和审美要求,才引起了世界的注意。但以整体来看,可以说,我们学习毕业了,有的学习是优秀的,有的学习是及格,有的还在及格线以下。

        整体的学习如果说是毕业了,那就开始自己的写作,这就是如何建立不同于别的国家的中国文学,是中国特色的文学。特有的地域和特有的文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国情、世情、民情,在这样的国情、世情、民情下产生的中国文学,必然是独特的故事和另有情致的文字。到了那个时候,中国文学不但成为世界文学一部分,而且将是精彩的一部分。

        三,外部世界看中国文学往往探究文学中的中国政治,我们更需要让他们在政治的中国发现中国的文学。外边的世界在对待中国文学时太注重作品中的政治成分,而不注重或忽略了作品中的文学价值。这种现象可能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消失和更正。一方面需要中国深化改革后,完善我们的体制和法制,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冲突,使社会逐步走向成熟和有序,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使国民的生命存在于高层次,使这个民族更智慧更诚实更能担当,活得更有尊严。另一方面,是我们作家进一步提高我们作品文学品质。天之所以高,在于它有日月星辰,地之所以厚,在于它能藏污纳垢,这天是人类的天,这地是中国的地。仰望天的星空,写出地的污垢,和污垢如何化作肥料长出各色的草木,这样的文学才可能让世界更多的人读出启示,读出兴趣。

        中国当下的文学创造了什么,为整个世界提供了什么,这是最重要的,创造的大与小、多与少,有个时间问题,而中国并不缺乏优秀作家。外边世界看中国文学的时候,不仅在中国文学里面看到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政治,同样,在政治的中国里,看到中国文学审美价值。这是最美好的事,也是最值得期待的事。

        关于陕西文学,我谈四点。

        一,陕西在历史上是辉煌的,而近代以来衰弱败落了,文学更是荒地。在上世纪30年代,作家只有个郑伯奇,他跟着鲁迅,还常年在上海。真正的作家产生,是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然后是新时期的路遥、陈忠实、高建群、叶广芩、红柯、冯积歧、冷梦等等。这块土地作家说没有就没有,说有就是一大拨。这两拨群体,如果说是丰收两茬庄稼,那么现在就是收获之后又在耕耘播种期待新的丰收。现在的情况是,在第二批作家大部分逐渐年老,接下来的年轻一拨,作家数量很大,感觉十分突出,创作十分积极,但和别的省市比较起来,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家和作品还不够多,这使陕西省委宣传部焦虑,省作协焦虑,全省人民都焦虑,因为陕西人上上下下都热爱文学。他们都拿眼睛盯着,不能忍受陕西的文学土地稍微的欠收。在50年代就有过一句话:大树底下不长草。其实这是没道理的,后来不是就有第二批作家长成大树了吗?现在又有一句话:陕西的土地乏了。这话更是没道理。任何土地,是越耕种越长庄稼。人没有吃饭吃厌烦的,地没有长庄稼长厌烦的。耕种耕种,关键是耕,问题是我们的深耕不够。陕西的土地厚实,而且肥沃,现在需要我们深耕。

        二,有这样的品种,也有那样的品种。上两代的作家,大多数都是写乡土题材的,其文学成就也是他们的乡土写作。但是,30年改革以来,中国发展工业城市化,虽然农村还占着广大的地域,但农村农业农民已经不是以前的概念。上两代作家要么出身于农村,要么长期熟悉农村,这种出身和经历就决定了他们文学的品种。而现在年轻的作家大多出身于城市和生活在城市,再让他们去写乡土,他们没有那种天性和兴趣,恐怕也写不好。他们的特点是一从事写作,先是文学营养上汲取的是现代主义文学,他们的生活经历是同转型社会同步的,一方面社会的物质丰富,一方面矛盾冲突激烈,接受的既是现代的、繁荣的、先进的、时尚的东西,又是罪恶的、暴力的、变态的、荒唐的东西。他们应该写他们熟悉的、要去写的东西。他们的品种和上两代品种不同,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对于老作家和相对老的作家继续写他们的乡土,一方面对年轻作家要宽容,要放开,要保护,要促进他们写别的题材。但目前陕西,它地处偏远,城市还比不上北京、上海、广州的现代化程度,就是说他们写作的基地和环境还不怎么好,省里和作协应在这方面下些大力气,来帮助、推动他们。

        三,生活与气息。我在这里谈生活,不仅仅是说怎样深入生活,当然深入生活是个不朽的话题,没有生活你怎么写东西呢?陕西上两代作家,他们作品之所以优秀,就是深入现实,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气息,这种气息虽然没法定义,但是能感受到,有了这种气息,作品才可能深刻和有趣。我在这里谈生活气息,还有一种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有些作品,太受电影、电视、话剧的影响,具体讲,电影、电视、话剧的流行影响了我们的小说。以我的见识,流行的电影电视话剧,它们的结构往往以情节、人物来完成一个故事,小说应该是以故事、情节、人物来表现一段生活。当然,这种生活并不是现实中的什么生活,但小说中的生活比现实的生活更真实更准确。现实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充满了一种生着活着的气息,小说就应是写这种丰富的生活,写出这种生着活着的气息。

        四,要有自己的家园,要有自己的庙宇,要有自己的对手。作家比的是什么,比的是创作的能量,这种能量当然也有天生的,但更多的是后天修养所致。常说养浩然之气,有了浩然之气,方能风云大观。这种养,来自对现代性的学习,来自传统性的传承,来自民间性的吸纳,谁做好了谁的能量就大。有了大的能量,你不用去选择题材,而题材会选择你。你可以前瞻社会,引领社会,而不会被社会迷惑和左右。陕西新一代作家在能量的修养和储备上要有自觉意识,先下手,先下手者为强。长期在陕西,想办法多经见,摆脱地方习气,见多识广,才知道什么是美,才知道世上还有大小美,而不是在地方上得意,而不是在小圈子互相按摩。要有自己的文学家园,知道我来自哪里,知道我该要什么,而不该要什么,知道哪里使自己立足扎根,知道哪里是我的创作根据地。要有自己的文学庙宇,知道我必须有个庙宇,知道庙宇里放的是什么神,知道这神会赐给我什么,提升什么,而什么是神允许的和不允许的。要有自己的对手,这对手或许是你所认可的作家同行,或许是你的崇拜对象,或许是评论家,无论他认可你或否定你。你要成长,你要搞文学,可以说你成就的高低大小轻重,也决定于你的对手的高低大小轻重。

        (此文为“陕军再东征”会议上的发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