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陈十四全传》:俗语入诗劝善艺术

    陈洪标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11日   18 版)

        浙江武义籍作家鲍李俊《陈十四全传》的出版,不但给浙江陈十四文化研究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在江南民俗文化传承方面也功不可没。同时,该书“凡故事必劝善”的叙事风格,积善缘行善事警示善恶因果报应的劝善理念,在拜金物欲席卷一切的当下,是很有人性警示和醒悟的现实意义的。笔者在研读《陈十四全传》后,略有所感,从该书的民俗传承、劝善理念和创作艺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欣赏,以飨读者。

        江南民俗文化的传承

        百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然而,在江南,有几个大的风俗却相同的,如祭祀时用鸡不用鸭,出殡时用“长生鸡”,及做法事时的“破血湖”和忌讳“出口兆”等等,却是千里同俗。为何会如此呢?因为,这些风俗的形成,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陈十四全传》中的主要人物“闾山神娘”陈十四。

        浙江的陈十四文化,可从温州的大鼓词、浙中南的道情《陈十四》、丽水高腔《九龙角》、武义南部山区木偶戏《十四夫人》等找到它影响民俗的痕迹。所以,武义南部山区、丽水是陈十四神像最多的地方。几乎每个村的村庙里都有“陈十四娘娘”的神像。其崇信程度并不亚于福建的福州、古田等地。而且,陈十四(陈靖姑)的传说故事也比福建的要丰满翔实得多。

        鲍李俊的《陈十四全传》就是在浙江陈十四文化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文化影响风俗。先说嫁娶风俗。《十四夫人》戏里陈十四出嫁这一场要唱三个小时,其礼节和过程与现实版的嫁娶一模一样。在现实中,人们一谈起嫁娶的规矩,老人们会说:“十四夫人中是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可见影响之深。

        再说丧葬风俗。浙南丧葬风俗来自“闾山道”,“闾山道”是拜陈十四为教主的。其丧葬法事与戏文中的无异之处,还有破血湖、搭奈何桥、用长生鸡都源自《陈十四夫人》戏文或道情,一不相符就会有人提出异议。

        还有是祭祀风俗。祭天、祭地、祭祖先,只能用鸡而不能用鸭。为何?因为,陈十四在收伏公鸡精时,去了公鸡精的阳物,还把它绑在被害人的棺材上,让村民解气(此长生鸡的由来)。有一次,陈十四求雨时,不慎被蛇魔暗害,跌落云头掉进了汪洋大海。此时,她的两个护身神将变成鸭子去救她,而全城的公鸡都幸灾乐祸地大笑。陈十四心中发誓道:我不成神便罢了,我若成神,就拿你这幸灾乐祸的东西祭我……从此,祭祀只能用鸡了,鸭是去救神娘的,用鸭祭祀会惹恼神灵。

        以上民俗文化,在《陈十四全传》中,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演绎的淋漓致尽。陈十四的传说影响着江南的民俗文化,鲍李俊先生花了十数年时间,广泛收集各方资料,创作完成并正式出版发行了40万字的此长篇神话巨作。这是他对江南民俗文化和劝善文化的抢救,这对江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研究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会引发陈十四文化、陈靖姑文化研究的新的热潮。

        民间劝善理念的传承

        江南民间有着逢戏必劝善的民间劝善文化,而七天七夜的民间戏剧《十四夫人》是古代劝善戏剧中的代表杰作。鲍李俊在《陈十四全传》中,自然而然地传承了其劝善的理念,并加以发扬光大。

        《陈十四全传》的劝善理念贯穿在百余个精彩故事中,如第十三回就是讲述了命中本应饿死的钱秀才,因捡到价值连城的玉牌归还失主,救人急难,从而命运改变得到好报的故事。故事中胡知县因想敲诈玉牌,并起恶念欲杀人放火,陈十四等人与其斗智斗勇,最终使县令遭到了恶报。还有如五十九回“阴德尚书”的故事,讲述了应玉历得知同学妻子因丈夫外出不归,公婆逼其改嫁,应玉历为救人卖掉祖传宝物,假借同学的名义寄钱寄信,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上天因其阴德而封其为“阴德尚书”。这样的故事书中有十余个。

        书中劝节约的故事也较多,如漳州人因浪费而触怒上天,遭遇了三年大旱的惩罚;叶员外因浪费而得怪病等等;另外,“程善人施药增寿,郑员外弃恶改运”等都是讲施医施药得善报的故事。

        书中的另一重点是劝人不要作恶。如第四十回中就讲述了“钱家人负心变狗”的故事。劝官为善也是历代劝善作品中重头戏。《陈十四全传》中宣扬“千里为官只为民”。作者的观念是:官员权力大,为善则万民之福,为恶则万民之祸。

        《陈十四全传》共七十二回,从《引子》到《后记》共44万字,108个故事,无一处不在劝善。第一个故事就是这样开篇的:“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又道是‘抬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不管你是大富大贵,还是低贱贫穷,都是必须有所敬畏,敬天、敬地、敬神明。敬畏的就是因果。正所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人看恶念,魔必相随。成佛成魔,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俗语入诗的劝善艺术

        虽然是神话故事、民间传奇,但其主题却很贴近现实,寓意也并不过时。《陈十四全传》主题是实现天地人、佛道儒及天地万物的大和谐。而实现大和谐的方法是劝善,陈十四一路南游的历程就是一个劝善的过程,任何故事都围绕着劝善的宗旨。这本身也是民间故事中陈十四原型的生命力所在。当下人们最缺的是什么?就是善恶信仰和精神和谐。人一旦善恶混淆精神空虚,就是被魔兽裹挟的行尸走肉,所以儒道佛和天地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心魔,也就是书中的白黑两蛇妖们。

        以一群女角为主要人物的神话小说和传奇故事不多,这又是《陈十四全传》选材立意的一大独特之处。该传奇是让女性尊严大放异彩的人文读本,不少章节已提升到维护女性权益的思想高度。书中三位生于民间的平常女子最终成为人人敬仰的女神,这文本意义和审美价值就不是“女性文学”四字所能道尽的。说其是有“女版西游记”风采恰如其分。

        在劝善形成表现上,《陈十四全传》在每个故事的开头或结尾都用俗语入诗的方式进行总结,如“劝君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试看古今作恶者,苍天曾经饶过谁?”这首诗是历代劝善诗中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用这首诗引出十八层地狱的因果故事来,引用的恰到好处。全书百余首诗词成了古今劝善诗词的大集成。

        劝善,是作者创作《陈十四全传》的主要动机:“求神不若自身警,拜佛原来是觉醒。”这本劝善神话小说创作,是对社会责任的进一步觉醒。作者之所以引用俗语成诗,除体现全书的艺术特色外,是想通过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把书中的劝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陈十四全传》,鲍李俊著,杭州出版社2012年10月,96.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