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在美国开银行,探路国际化

    王晓燕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11日   18 版)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是实行大一统的财政政策,银行只是国家财政的出纳,没有独立性,更谈不上进行国际业务。上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银行的独立性得到提高。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专门从事中央银行业务,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则专职商业银行业务,初步形成了我国的金融体系。不过那时四大专业银行的分工很明确,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和国际投资相关联的国际业务只有中国银行才能操作,中国银行的国际业务也只是简单地满足我国国际贸易中结算的需要,并没有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在世界范围内融通资金,获取利润。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金融系统也不断地完善,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正向商业化迈进。经济的发展为金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金融的完善又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那么如何国际化?

        从国际化的发展模式来看,世界各国金融机构在实施国际化的过程中都有它们不同的发展道路。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最佳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只有最适合它们自身的发展模式。在这其中,最重要便是海外扩张,即走出去,争取东道国当地的客户群,积极介入当地主流市场,与目标客户建立双赢的银企关系,建立全球客户管理与服务系统,是丰富银行国际化内涵、保持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平衡、稳健发展的关键。

        《在美国开银行》一书作者吴斌具有丰富的中资银行在海外开银行的实战经验,从开业筹备、市场建设、业务拓展、银行监管、未来展望五大部分,与读者分享了工商银行在美国开银行的探索、体会和总结。

        要打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机构,根本上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模式,国际化业务更是如此。纽约分行从设立之初就与时俱进,进行了大胆的策略调整,抓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蕴含的机会,迅速与众多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来的500强企业建立了银企合作关系。2009年,在美国商业房地产跌入谷底之际,纽约分行胆大心细,主动出击,成功介入美国商业房地产信贷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10年,在纽约金融市场发行存款证(CD),打开了崭新的融资渠道,这些都标志着工商银行纽约分行逐步融入了美国当地主流市场。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业务品种少、业务对象范围小、业务创新能力差、综合和服务程度较低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银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在业务对象上,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还是为国内企业的跨国生产和贸易提供一般的批发性服务,占比很小的零售业务大多也仅仅局限于华人华侨的狭小范围,有限的业务经营空间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自身在国内强大的品牌优势;在业务创新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研发、服务手段、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较低,这显然不利于参加国际竞争。

        而根据国际经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批发业务呈逐渐萎缩趋势,零售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增长点。世界一流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都非常重视零售业务在全球的发展,而且都取得了成功。花旗银行约一半业务在国外,而每处的零售业务都不少于50%。汇丰银行的海外扩展则是以零售业务开始的,其分布于8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分支机构一直以来都倾向于发展零售业务。也正是这种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为他们赢得了全球知名度,建立了牢固的顾客基础。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海外扩张策略在现阶段仍应以为国内企业的对外贸易、跨国投资、金融交易和海外融资等提供国际银行服务及批发业务为首攻方向。但零售业务对银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随着我们海外网络的不断完善,也应努力拓展这类业务。为了弥补跨国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相对劣势,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如通过合并或兼并的方式,较快地获取当地客户资源、经营网络和人力资源,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美国开银行》,吴斌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4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