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出版新动

    作家工作室蔚然成风?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11日   04 版)

        据《青年报》报道,最近,作家出版社成立了“王海鸰工作室”。按照作家社社长葛笑政的说法,出版社给作家建立工作室,就是要从过去的包装图书品牌向包装作家品牌过渡。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成立工作室后,作家社将不再仅是王海鸰作品的出版机构,更像一个经纪人的角色,甚至“要为进军影视做好铺垫”。

        为了留住“变心太快”的著名作家,不少出版社掀起了“挽留过程”,有的让作家参股分红,有的每年安排作家出国旅游。而成立“作家工作室”,为作家提供整体包装服务,被认为是一种最“贴心”的挽留方式。10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也为著名儿童作家汤素兰成立工作室,全盘负责汤素兰作品的编辑、出版、营销、发行及品牌的推广工作。郑渊洁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合作,应是作家工作室的雏形。2006年初,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郑渊洁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郑渊洁把所有作品都交给二十一世纪出版,而二十一世纪则负责对郑渊洁进行整体包装。

        在西方国家,一些作者和出版社可以合作几十年,有可能作家一生所有的书都在一家出版社出版。而在中国,不少作家和出版社只是一个合同期的“蜜月期”,甚至合同还未到期,双方或已形同陌路,或吵得不可开交。

        出版人李德明提醒记者注意,西方作家之所以对出版社忠诚度很高,是因为出版方完全值得作者信赖。“建立作家工作室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出版社要想挽留作者,归根到底是在工作室建立后如何取得作家的信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