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倒逼年度选题“浪淘沙”
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报道 目前,不少出版界同仁正忙于2014年度的选题申报与论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尝试寻找国外知名学者、作者,主动策划热点选题,成为集团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抓手。湖南出版界2013年度的选题论证由“重点选题论证会”改为“重点选题座谈会”,即从过去单纯论证选题,变为征集和论证相结合。江西、天津等出版界的2013年年度选题,着重于抓重大出版工程、国家“三大奖”图书、“十二五”国家出版规划增补项目、国家出版基金和国家古籍整理重点资助等项目。
有受访者预测,随着各家2014年度选题论证的推进,一是将显示各家在产品线上的收缩和重点布局;二是图书出版与其他介质互动将成趋势,比如加强书刊互动,着力研发依托书刊的衍生产品,尝试跨媒体、多介质出版和按需印刷、数据库出版等。
随着转企改制逐步深入,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在选题论证环节加大了发行人员的话语权。
在上海科技社,选题首先由策划编辑根据《选题评价办法》细则上报,按内容质量、经济效益、营销等三大点、七小点认真考量,市场部在接到选题材料后,将做数据上的准备,如查询本社已出版同类书的发添货数据、市场同类书销售数据,了解该领域同类出版社的出书情况,同类书的产品形态、定价情况,作为选题会选题讨论的参考。在山西教育出版社的2013年度选题论证会上,除编辑进行重点选题陈述、与会专家剖析点评外,加入了发行人员的陈述环节,这就要求发行人员会前要对相应板块进行市场调研,会上提出相应的营销方案,并从发行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当然,即便通过了年度选题论证也并非一劳永逸,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多年前提出的“三级两次选题论证制”广受推崇,除编辑、编辑室和社一级三个层次选题论证及选题签约前的论证外,不少出版社在开印之前还需再次论证,一是论证选题首印数、年销售量、成本、毛利,二是从选题签约到印前这段时间,如果市场已发生重大变化,即便前期投入再大也要及时收手。
图书版权如何走向海外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邀请几位成功将版权卖向海外的“生意人”,请他们分享图书版权走向海外的路径、困境与前景。
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主任刘乔回忆起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专程从奥地利赶到展会,目的是获得贾平凹的一个签名,而这个老人拿的是贾平凹上世纪80年代出的第一版《废都》。她说好的文学作品会有一种超越国界、民族和语种的认同感。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提醒参会的出版界人士,要充分利用国家的鼓励政策、各种评奖、展会等资源,努力寻求各方的支持。除国家层面的支持外,刘乔还建议重视作家、翻译家、汉学家等业内人士及输出国使领馆、孔子学院的作用。
据人大社版权与国际合作部主任刘光宇介绍,他们在选题阶段就与国外合作伙伴进行探讨,了解国外读者的需求,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多年从事图书版权贸易的华文教育出版社海外拓展部主任顾珺看来,版权贸易这项工作涉及很多细节,且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售前的资讯推介、售中的谈判及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要具备专业知识且细心周到,这项“生意”才能做成功。
近日有媒体报道,京东图书的海外网站自去年10月上线以来,文学类图书销量位居榜首,占图书总销量的24.4%,主要购买群体为海外华人以及对汉语和中国文学感兴趣的海外人士。比起传统纸质书,电子书更适合走出去。据张洪波透露,国内有机构正在积极筹建中文电子书海外版权推广平台,寻求与亚马逊等成熟的电子书销售平台合作,他认为在网络数字时代,应更多地将眼光聚集在数字版权的输出上。
(宋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