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三名家“会审”《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杨建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27日   05 版)

        前阅中华读书报上刊杨牧之先生作《出版史上的一段故事——<金瓶梅>、<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出版发行的感想》一文,不禁想起《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入中国之初,三位大家对它的评断,写来做个补充。

        1934年最后一季,中国文坛三位声名赫赫的大家:郁达夫、邵洵美、林语堂,相当集中地对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的名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著文,发表各自见解。这些有关联的写作,最初应当源自《人间世》杂志向郁达夫的一次约稿。

        郁达夫:它是一代的杰作

        1934年8月,郁达夫有一次北平之行。16日,他“接到《人间世》社快信,王余杞来信,都系为催稿的事情……”王余杞是天津《当代文学》编辑。为了索稿,还要第二天前来面催。故此,第二天一大早,郁达夫赶写出一篇后来十分有名的文字《故都的秋》交付。《人间世》的约稿,随即被接二连三的朋友、报刊编辑相会挤去,不得不推后。直到离开北平返回杭州的途中,他才抽时间在车上翻读书籍。9月7日,郁达夫在火车上“入夜睡不着,看D.H.Lawrence’s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至二百十六页。”这里阅读的,就是那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回杭州后,郁达夫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有关资料,很快写出一篇《论劳伦斯的小说——却泰来夫人的爱人》(按:此处为郁达夫的译名)的评述文字。此文应当是我国完整评论该书的最早篇目,因而值得格外珍视。

        “劳伦斯的小说《却泰来夫人的爱人》,批评家们大家都无异议地承认它是一代的杰作。”一开首,郁达夫便将批评家对这部作品的评价——也应当是他自己的看法——推了出来。虽然在有识之士看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无疑是上佳的心血之作,可它却长时间不能公开出版,不被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郁达夫为其定下“杰作”的调子,识见无疑是极为先进的。

        对女主人公,郁达夫做了较为详细的背景介绍:查泰莱夫人名康司丹斯,其父亲是有名的皇家美术协会会员,母亲是费边协会会员。这样的家庭,使得康司丹斯(昵称康妮)从小就受到很自由的教育。后来她与姐姐一起到德国念书,各人曾与男同学谈过恋爱并发生过性关系。再后来与查泰莱匆匆结婚。几个月后,查泰莱在战场上被炮弹炸伤,腰部以下失去知觉。此时女主人公只有23岁。郁达夫详细交代这些,应该是为她后来的行为做一个人们可以接受的铺垫。

        对于此时男爵夫人的生活,郁达夫介绍:“他们俩所过的都是刻板的不自由的英国贵族生活……实际上他却只是一位毫不中用,虚有其名的男爵。”正由于此,查泰莱夫人曾有过一次婚外的情欲,可不久又湮灭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这个有充分活力却无从伸展的妇人,“因厌而生倦,因倦而成病,她的健康忽而损坏到了消瘦的地步。”

        就在这时,这个庄园里,雇来了一位“矿区工人阶级”出身,曾去印度当过几年兵的管园猎人。“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从此上场了!这一位工人出身的梅洛斯就是却泰来夫人的爱人。”郁达夫概括说:“原书共十九章,自第五章以下,叙的就是却泰来夫人和爱人梅洛斯两人间的性生活,以及书中各人的微妙的心理纠葛。”

        大约因为当时还没有中文译文,郁达夫为使读者容易领会,较多地转述了故事情节。之后,他以这样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总体感觉:“这一篇有血有肉的小说三百余页……‘一口气读完,略嫌太短了些!’是我当时读后的一种茫然的感想。”阅读好作品,无论文字多长,最后都会产生类似感觉。郁达夫以这样的语调,充分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的欣赏。

        这部优秀作品,它有哪些特点呢?从总体看去,郁达夫以为:“是在写英国贵族社会的空疏、守旧、无为,而又假冒高尚,使人不得不对这特权阶级发生厌恶之情。他的写工人阶级,写有生命力的中流妇人,处处满持着同情,处处露出了卓见。”从写作方面看:“本来是以极端写实著名的劳伦斯,在这一本书里,更把他的技巧用尽了。”特别是“描写性交的场面,一层深似一层,一次细过一次,非但动作对话,写得无微不至,而且在极粗的地方,恰恰和极细的心理描写,能够连接得起来。尤其要使人佩服的,是他用字句的巧妙。所有的俗字,所有的男女人身上各部分的名词,他都写了进去,但能使读者不觉得猥亵,不感到他是在故意挑拨劣情。”为了使国人更深入体会这一点,郁达夫拿出一部中国名著来相与比较:“我们试把中国《金瓶梅》拿出来和他一比,马上就可以看出两国作家的时代的不同,和技巧的高下。《金瓶梅》里的有些场面和字句,是重复的,牵强的,省去了也不关宏旨的,而在《却泰来夫人的爱人》里,却觉得一句一行,也移动不得;他所写的一场场的性交,都觉得是自然得很。”

        除去人的动作和心理写得十分周密,劳伦斯小说“同时他对于社会环境与自然背景,也一步都不肯放松。所以读他的小说,每有看色彩鲜艳刻划明晰的雕刻之感。”这一点,大约郁达夫这样的小说作家领会得更深一层。指示出这一点,对于读者欣赏该书的艺术描绘,是大有助益的。

        说到劳伦斯的思想:“我觉得他始终还是一个积极厌世的虚无主义者,这色彩原在他的无论哪一部小说里,都可以看得出来。但在《却泰来夫人的爱人》里,表现得尤其深刻。 现代人的只热衷于金钱,Money!Money!到处都是为了 Money的争斗、倾轧,原是悲剧中之尤可悲者。但是将来呢? 将来却也杳莫能测!空虚,空虚,人生万事,原不过是一个空虚!唯其是如此,所以大家在拼命的寻欢作乐,满足官能,而最有把握的实际,还是男女间的性的交流!……这就是他对于现代的人吃人的社会的观察。”尽管郁达夫如此陈述,可总体看去,劳伦斯思想却并非“人生万事,原不过是一个空虚”可完全表达。这内中许多应该包含了受中国传统文化甚深的郁达夫的思想。显著的例子:在劳伦斯著作中很难寻到“空”“空虚”等,而中国的道、释两家思想中,却处处可以看见。 

        郁达夫这篇文字,相当全面地介绍了这部在西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大约顾及国人对其不熟悉之故,背景介绍及陈述故事情节,便略略多了一些,可对本书几位主角的身份及心理分析,确是十分精准到位的。尤其对女主人公所抱有的理解,以及她与猎人间性生活的解读,显示了一代中国大家开阔的视野和杰出的识见。这些,对于读者领会此书深切的内涵,接受其“性”的艺术描写,是有重要导引意义的。

        邵洵美:前后曾读过五次

        文章写毕,郁达夫寄给先前约稿的《人间世》杂志。不知出于何种心情,他将自己写出此文的情况写信告诉了另一位对西方文学同样有着浓厚兴趣的邵洵美。于是,便引出了邵洵美以《读劳伦斯的小说》为题的“复郁达夫先生信”:

        “达夫我兄:示悉。大作读劳伦斯的小说已于昨日看到。我第一次读《却泰来夫人的情人》(按:此处邵译为‘情人’)是在三年以前,即劳伦斯私印的初版本……这本小说我前后曾读过五次,中间有两次的确是存了一种老学究看西洋裸体画名作的眼光去看的;但是其余的三次却的确是抱的研究的态度。”邵洵美也许是我国最早阅读并简介该书的作者。此书出版私印本的1928年,邵洵美就读到并在自己主持的《狮吼》上作了如此简介:“爱读D.H.Lawrence小说的,谁都恐怕不能否认不是多少有些为了‘性’的关系。但他对于这一类的描写是暗示的,是有神秘性的隐约的。不过他在Florence(按:佛罗伦萨)自印的《却脱来夫人的情人》,却是一本赤裸裸的小说,往者因为要避免审查者的寻衅而有些遮掩的,现在均尽量地露出来了。情节是一个贵族妇人爱了一个gamekeeper,句句是力的描写与表现,使读者的心,从头到底被他擒捉住。本书印一千册,签名发行,恐怕不容易买到;但因排字人是意大利人,所以全书很多错字。”后来邵洵美还翻译了劳伦斯的中篇小说《逃走的雄鸡》。也许郁达夫因此认为邵洵美对劳伦斯有较深的认识,故此致函让其关注自己的文章。

        至于郁达夫谈到劳伦斯对世界的认识,邵洵美自有一些看法:“他的哲学,假使简单地说,那么,便是‘性的复活’。他觉得人类已一天天把肉体去让心神所奴役;性欲冲动大半被猥亵的念头所促成,而不是真正的性的觉醒。人只知道去获得或是只知道去给予;而不知道真正的性关系是要获得与给予同时运用的工作。他觉得,不论你是克制性欲,或是放纵性欲,假使这不是出于肉体自身的需要,那么完全是没有生命的。”

        对于郁达夫认为此小说人的动作和心理写得“十分周密”,“对于社会环境与自然背景,也一步不肯放松”的看法,邵洵美认为:“所以我觉得《却泰来夫人的情人》,在故事方面,虽然也有相当的情节;但是除了康妮与梅洛斯的性生活以外,不是简直可以说没有别的东西么?不错,照你所说,‘这书的特点,是在写英国贵族社会的空疏,守旧,无为,而又假冒高尚,使人不得不对这特权阶级发生厌恶之情’;但是我却觉得,他更大的目的,是要写出一个没有‘性’的家庭里,那种死一般的生活。康妮的‘性的复活’,即是她‘人的复活’。”

        在此基础上,邵洵美有了自己的结论:“明白了劳伦斯对于性的重视,为他,性即是生命。”

        在展开了劳伦斯对性的看法之后,对其他方面的优长,邵洵美也有甚深认识:“他的生动的描写,紧张的情节,在这部小说里更有了成熟的表现,尤其是他能充分地给予‘时间’在小说里的重要的地位。”信末,他对郁达夫说:“因为你对于这部小说的爱好,使我又重燃起当时的兴趣;所以写封回信给你,贡献你一些参考。”这虽然是封回信,可实际是对此书表达的个人认识,所以邵洵美将此函发表在当年11月3日的《人言周刊》1卷38期上。该“周刊”由邵洵美主持,所以刊出的时间很快,距郁达夫的文章面世只十二三天。反应可谓快迅,同时可见其重视程度。

        林语堂:劳伦斯不是以淫为淫

        正当郁达夫与邵洵美热烈讨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时,中国另一位著名文人被激发了。他,就是此时正主持《人间世》杂志的林语堂。见到郁达夫在《人间世》发表的关于劳伦斯的文字,曾经对该著作下过一番功夫,甚至翻译过其中若干章节的林语堂,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讨论的行列。他很快写出一篇《谈劳伦斯》的别致文字,发表在1935年1月5日的《人间世》19期上。

        说其文字别致,因为他没有如郁、邵两位直接表露观点,而是虚构了朱、柳两位先生,通过相互提问回答,对劳伦斯,尤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了颇为周详的介绍和解读。文章开首,柳先生去见朱先生,朱的桌上放着一部译稿,“但这是不预备发表的。”为何?朱先生说,一是还有末两章未译,一段译的不满意。“起初我也想发表,拿给一家旧书局看,书局不要。过了半年,书局忽然来信要了,我迟疑莫决起来,主张不发表。我想一本书如同和人说话一样,也得可与言而与言之,才不致于失言。劳伦斯的话是对成年人讲的,它不大容易懂,给未成熟的社会读了反而不得其旨……”这段话虽虚实莫辨,可却清楚反映了林语堂对当时中国社会接受劳伦斯这部作品的担忧。

        接下来,林语堂通过朱先生之口,对劳伦斯作品与中国的《金瓶梅》进行了分辨:“金瓶梅有大胆,有技巧,但与劳伦斯不同——我自然是在讲他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也有大胆,也有技巧,但是不同的技巧。金瓶梅是客观的写法,劳伦斯是主观的写法。金瓶梅以淫为淫,劳伦斯不是以淫为淫。这淫字别有所解,用来总不大合式。”“你也许不相信,金瓶梅描写性交只当性交,劳伦斯描写性交却是另一回事,把人的心灵全解剖了。在于他灵与肉复合为一。”正因为这一点的不同,林语堂认为:“故他全书的结构就以这一点意义为主,而性交之描写遂成为全书艺术之中点,虽然没有像金瓶梅之普遍,只有五六处,但是前后脉络都贯串包括其中,因此而饱含意义。而且写来比金瓶梅细腻透澈,金瓶梅所体会不到的,他都体会到了。在于劳伦斯,性交是含蓄一种主义的,这是劳伦斯与金瓶梅之不同。”虽然说得有些纠缠,不具象,可这一点实际很重要。对于阅读和分判两部书间的区别,是有深刻认识意义的,林语堂认为:“他描写性交也就是带这种玄学的意义”。“是的,性交就是健全本能的动作之一,他最痛恨的就是理智、心灵而没有肉体。在这点上,他和赫胥黎诸人一样,讥笑不近人情的机器文明,也和孔孟一样,主张‘道不远人,人以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劳伦斯有多少东方思想的色彩。”

        文章后面,林语堂再次通过其中人物发问:“你所谓他全书的命脉,文字最具特色的性交描写与金瓶梅是怎样的不同?”回答是比喻式的:“是的,我们是不健全的,像一人冬天在游泳池旁逡巡不敢下水,只佩服劳伦斯下水的勇气而已。这样一逡巡,已经不大心地光明。裸体是不淫的,但是待要脱衣又不脱衣的姿态是淫的。我们可借助劳伦斯的勇气,一跃下水。”林语堂进一步生发:“劳伦斯有此玄学的意味,写来自然不同。他描写妇人怀孕,描写性交的感觉,是同样带玄学色彩。是同大地回春,阴阳交泰,花放蕊,兽交尾一样的。而且同西人小说在别方面的描写一样,是主观,用心灵解剖的方法。”

        大约觉得这般讲述,仍不能传达小说的神韵,林语堂干脆抄录了第十章中描写性交过程的一节译文,来说明劳伦斯的特别之处。译文笔致细腻、精微,魂融魄随。这一节大约是该书最早的译文,显现了林语堂运用文字的充分能力和胆量。接下来说:“这种文字可谓淫词了。但是我已说过淫词别有意义,用在劳伦斯总觉不大相宜。这其间的不同,只在毫发之差。性交在于劳伦斯是健的,美妙的,不是罪恶,无可羞惭,是成年人人人所常举行的。羞耻才是罪恶。”

        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重要作品。由于其多处直面描写了东、西方犯忌的“性”,它一方面引起轰动,一方面被长期封禁。中国这么一个在“性”方面相当封蔽的东方国家,当然概莫能外。可在如此短的时间,郁达夫、邵洵美、林语堂三位中国文化名人,却几乎一致地对此作品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和赞赏,显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人思想的敏锐及先进。应该说,这对于此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是有重要正面影响作用的。事实也正如此。迟后两年该书第一个完整中文译本出版时,译者就将郁达夫、林语堂二位的文章置诸书首,显然是希望发挥其导读和引领作用。从世界各国陆续对此书解禁情形看(1960年英国经过激烈的法庭辩论,才允许该书公开出版),中国还算是得风气先者。这当然应感激郁达夫、邵洵美、林语堂这些一流文化人的推波助澜之功。

        从三位名家的文章看去,他们的笔几乎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中描写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阶级分化,造成人的身心分离;对书中“性”这个社会禁忌话题,作了全面、充分、有益的解读。这些分析解读,就在数十年后的今天看去,也丝毫不觉落伍,这实在是可以引人敬佩,并希望记述下来为后来者长久记忆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