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门罗作品不赶工是理性选择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13日   08 版)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2009年出版的门罗代表作《逃离》“咸鱼翻身”,一跃成为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短短两周时间,印刷50万册仍供不应求。(10月30日《燕赵都市报》)

        去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内掀起了一股“莫言热”。今年,加拿大“奶奶级”作家艾丽斯·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又很快从出版界开始,掀起了一股“门罗热”。这正常吗?貌似正常,实属不正常!

        我原本是这样想的,每年总有一位作家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果每年都能在国内掀起一股推崇新获奖者作品的热潮,从而唤醒并维持人们的读书意识,未尝不是好事。然而现在再细想想,觉得问题又不能简单这么看。“莫言热”、“门罗热”等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是真的崇尚文学,还是沽名钓誉,抑或是其它什么原因,恐怕不容乐观。

        因而我认为,已经获得门罗封笔之作《亲爱的生活》版权的新经典文化,并不急着赶工出版,甚至没有具体的上市日程表,显得难能可贵。

        首先,这是一种理性。门罗获奖,其有关作品肯定受人关注,招人喜爱,对出版社来说意味着商机。但各出版社一窝蜂抢版权,争先恐怕后推出门罗作品,就显得急功近利了。几年前出版的《逃离》忽然“咸鱼翻身”,大热大卖起来,这个属于正常。但其它出版社赶工式翻译、出版门罗的其它作品、甚至是陌生作品,就有点不正常。相比之下,新经典公司并不急着出版《亲爱的生活》,便彰显出理发。

        其次,这是一种态度。什么态度呢?对读者负责,对原作者负责的态度!对读者负责,就是不要盲目推出书籍,不让同一作者或同一类型的作品过多上市,以免读者目不暇接,无所适从。“错峰”出版,不仅可便于读者选择,也便于读者阅读和消化。而对原作者负责,就是要把作品翻译好、出版好,让其精髓及特色完美无瑕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事实上,为了抢时机而赶工出来的译作,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甚至是错误。因此,很感叹《亲爱的生活》的译者姚媛说的一番话:“翻译一部作品需要多长时间,这取决于很多因素。也许有译者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一部作品的翻译,对此我不予置评。”翻译,就要舍得下功夫,并且做到忠于原著,力争比原著更成功、更精彩,而不能仓促上马,甚至狗尾续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奉献精品。

        此外,这是一种引导。拒绝赶工,对“门罗热”来说,无异于泼了盆冷水。实际上,这也透出一种睿智。你想想,都一窝蜂出版门罗作品,读者能承受得了吗?市场真需要那么大的供应量吗?如果到头来书都积压在仓库,又有什么意义呢?还背急功近利、“搭车”销售之名,何苦呢?如果能立足长远,靠作品质量取胜,这样才能做到细水长流,真正受到读者喜爱呢。门罗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靠的肯定不是运气,而是作品。这就表明,她的作品是值得慢慢去阅读和品味的。之前,国内对门罗作品翻译出版的少,读者对其不甚了解,这几乎导致恶性循环。而今后,随着读者对门罗的了解加深,其作品一定会比过去畅销。出版社偶尔推出的门罗作品,也一定会让读者因为有新鲜感而愿意买回阅读。相反,都在当下一窝蜂出版,读者根本消化不了,不得不选择放弃,这对出版社来说,反而是适得其反。

        对于出版社来说,应当保持一种平常心态,理性推出译作,而不要跟风,赶工。如果能有预见性,提前翻译出版某作家的作品,等其意外获奖了,不就正好赢得畅销机会了呢?反过来,平时不下功夫,抓不到热点,等人家获奖了才发现没有其作品,那才是莫大的尴尬和失误呢。

        (江苏省沭阳县 孙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