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我们该怎样享受旅游文化?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23日   04 版)

        国庆假期这几天,我们关注新闻,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各地旅途、旅游景点,堵车严重、环境受损、人满为患、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一些报道。

        有些自驾族出游的人说,这个假期旅游有点闹心:被堵在高速上动弹不得,被挤在景区没法下山,景区也很“闹心”:到处都挤满了人,到处都是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再美的景色也打了折扣,再珍贵的历史文物也面临着“危险”。这样一个好好的假期为什么变得这么闹心,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这些年来,因为大众休闲文化意识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的旅游热持续不衰,很是拉动了一部分国民经济消费的需求。尤其是故宫、庐山、华山……等等这些国内的著名旅游景点,既是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又是最吸引人的观光胜地,在黄金周来临之际,人们争相奔赴这些著名景点旅游、观光,以至游人如织,人满为患,确是中国人在节日旅游的一个特色。

        这几年,每年我也都要作二三次外地之游的,但是现在,我却感到外出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越来越感觉是一种累事、苦事、烦心事———所到旅游景区、景点,几乎到处人满为患,原本是清雅、安静的文化或自然的景点,却是充满了人群聚集地般的喧嚣之声,还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这种感受,其实很多的人们已经体验过了,或者说,这种失去情味、自然、自由、原始的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文明生活带来的弊病。

        如同对于歌剧和油画这些艺术品一样,人们旅游的品味和爱好,也显现出每一个人的不同的审美能力。有些人愿意和一群人摩肩接踵、前呼后拥地赶着去参观风景区,结果造成旅游的趣味和品质大打折扣,这种集体性的旅行或旅游,真的正是在失去旅游文化的精神意义和审美意义。

        也有旅游经济方面的人士分析,如今,凡到了国庆黄金周这样的较长的假期,中国假日景区拥堵成为常态,这有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假日制度的安排,所以,我们的假日制度是不是给了人们自由选择这样一个空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现代生活中的旅游文化,有的经济学家曾经这样解释:旅游,是现代社会中都市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所以,从一种生活方式上说:旅游,就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也是一种出于修养、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进行社会交际等原因的旅行。这是旅行或旅游的文化意义所在。

        的确,我们每一个有过美好旅游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亲身体验,旅游或说旅行,能够让我们如此直接地、真切地、生动地、诗意地接触、贴近和走入浩大世界、多彩人生,也使我们在这个旅行的过程中对生命进行了沉思和回味,甚至,还满足了我们一种冲破都市安逸生活后的精神冒险。所以说,旅游文化的本质意义,应该是更自由、更自然、更加个性化的,也更能突现生命主体精神的一种追求。假期,我们怎样享受旅游文化,是该值得认真思索一下了。

        (河北省石家庄市 袁跃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