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随笔札记里的学问

    李景端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23日   03 版)

        说到随笔札记,人们印象里那多是随兴所写的文字小品,未必有多少学问。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名家的随笔,文字虽简练,但有理有据,见解独到,读后就像读到精辟学术著作那样。近日读完乔志高的《美语新诠》,我就有这样的感受。

        乔志高,是美籍华人高克毅(1912—2008)的笔名。他出生在美国,3岁回到中国,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进修。一度在上海、香港呆过,但几十年都在美国从事新闻传播工作。这种经历加上勤奋,使他成为华人界运用和研究中英文双语的知名专家。《美语新诠》就是他以跨文化的视角,诠释美国英语五十多篇随笔的合集。此书1974年先在台湾出版,今年是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这一版又补收了多篇新作。尽管他在初版序言中自谦说,这本书只是他在美国所看所听而作的札记,但我认为,它堪称是语言学论著通俗化的成功尝试。它从多方面论述美语的演变与出新,这对人们了解时兴美语,乃至认识今日美国,都极有帮动。这样一部随笔,从传播知识的角度看,实际上起到了这样三种作用:

        一是相当于实用美语新词辞

        典。语言的变化很快,通常的辞典只选收现实中稳定使用的词条,生活中不少常见的新词、俚语、双关语、复合语、俏皮话等等,在辞典中往往查不到,这本《美语新诠》正好填补了这项空白。它以随笔的形式,避开了进辞典的门槛,但又可当辞典来用。现在我们媒体许多常见的词,如黑马、回馈、深喉、瓶颈、代沟等,以及许多我们这边少见、但在美国却很时髦的词,像跛鸭、拉夫(draft)、爬树根(take the stump)等,都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它的出处及典故。尤其难得的是,书中所举的美语实例,都是作者多年从看报、看影视、听广播以及观看球赛、走秀、陪审、投票等语境中记录下来的词汇,既真实,又新鲜,生活感很强。

        二是充当活的旅美指南。一般旅行指南,大多介绍景点、交通、购物、娱乐等常识,顶多再介绍一些地方习俗,很少会深入介绍到特有文化的层面。而《美语新诠》,却能通过语言的新诠,让你领略到语言背后的美国文化。比如Long,hot sum-mer本意是又热又长的夏天。但因美国黑人的多次反抗运动,都发生在夏天,所以这句话,就被隐喻黑人反抗运动抬头。这种一句话带出一种文化现象,显然是美国独有的语言特色。美国人不擅长骂狠活,通常骂人时只会说“你说谎”、“你是白痴”,若骂人“S.O.B”(狗养的),那只是极少数人使用的最高等级的脏话了。何以会这样?本书作者认为,美国人向来自视清高,又崇尚人权,性格中常忌讳当场出丑,所以少用狠话,避免难堪。相反,许多美式骂人还挺幽默。如嘲笑人愚蠢,会说你还不如“高飞”(卡通唐老鸭中的狗名)。

        三是学习语言学的辅助读物。这本随笔也介绍了美国语言学的某些变化与发展,包括当代美语的新倾向,即不拘泥传统语法的用法。美国是移民国家,美语的变化常有外来语的作用。以往受西班牙语影响较大,近些年则吸收了不少亚洲语言的元素。仅就中英文比较来说,不仅许多中文词汇,如气功(chigong)、风水(fengshui)等早已进入美语词典,还有不少不合英语语法的中式英语,如no way(没办法)、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easy come,easy go(来易去也易)等,现在都成了正常使用的美语。

        因为一同受邀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及文学讲座,我与乔志高先生曾在香港两度相聚。他那开朗、幽默的谈吐,至今历历在目。得悉他是南京人,我诚邀他们伉俪重游金陵,他愉快答应。谁知此约未践,斯人已驾鹤仙游,留下不尽怅惘。谨草此文,表达对乔公的怀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