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别一种江南女子

    周德彬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23日   03 版)

        镇上有一家早餐店,做的大肠面很好吃,于是生意也就红火起来。每天早晨在那里聚集了很多人,屋里坐不下,主人便在门口摆上几张桌子,让客人坐着喝茶聊天。我便是那里的常客,在这露天茶座里,来的人什么都说,天高皇帝远的事都敢说,连奥巴马和普京都敢骂,小日本鬼子就更不在话下了。骂完了国外的政要就聊国内的事,某领导腐败落马了,农贸市场的蔬菜又涨了。而聊得最多最有兴趣的还是女人,特别对那些桃色新闻聊得更是津津有味,只要听到某女士升职了,事业成功了,那一定有更多的揣测,似乎都是出卖灵魂出卖肉体交换得来的。

        正像人们热议的那样,漂亮女人提薪升职快。女人漂亮就是资本,漂亮女人好办事,女人变坏就有钱。毫不夸张地说,漂亮女人的成功太容易了,只要她们放得下,就是众星捧月,只要她们想得到,就应有尽有,风光无限!

        可是,成功的女人果真都是依靠妖艳的姿色换来的吗?这其中,不排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个别现象。在热议和调侃的背后,却是社会缺乏信仰和理想的一种变态和失落,现在的人们在精神领域中可以说是一片荒芜,到处充满着黄色与肉感的诱惑,人们自得其乐地在一个低水平的平台上滑行。人性的卑劣和丑陋肆意横行,大家几乎什么都不再信仰了。这是人性的沦丧,道德的危机。一切以金钱为中心的腐朽观念正在锈蚀着人们的灵魂,掏空了人们的良知。人类的一半是女人,而每一个人又都是女人十月怀胎而降生,女性是无偿献出的化身,母爱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爱,女性是伟大的,也是崇高的,应该得到社会的颂扬,不应该这样诋毁和侮辱。我感到愤怒,也感到忧虑和担心。每个人应有正义的使命,这使我萌生了要写一部与此有关的小说。

        我知道,小说是虚构的,而生活都是真实的。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一部小说是大地上的一片庄稼,那么土壤就是庄稼赖以生存的立足之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那场企业转制改革中,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集体企业的职工,铁饭碗打破了,无数职工下岗了,他们在惶恐中自谋职业,有的白手起家再度创业,有的引车卖浆,更多的则是溶入了打工队伍。特别是那些追求理想实现自我的女同胞们,她们当年都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和少妇,其中很多是被大家称为“女强人”的女人,也是我熟识的最优秀的女性,她们一路征程,体肤劳顿,心头几多忧伤磨难;她们姿态优雅大度,气质非凡。很多时候,都是被人们簇拥着。她们向往爱情,珍惜家庭,像一本装潢精美的书本,是标准的贤妻良母,但又必须同各种男人周旋。她们同男人跳舞握手开合有度,她们和男人不能离得太远,但又不能靠得太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遇上好色的男人既不让他失望又不让他得手。她们从不卖弄风情换取所得。她们高眺时光之上,心尘不染,是女性中的精魂;她们不是三从四德的追随者,却更在乎自尊自爱自重的美德。她们事业成功了,爱情却失败了。她们的胆量与酒量一样地惊人,她们的能量与男人相比不差丝毫。在男人主宰一切的尘世中,做女人难,漂亮女人就更难,在狼多肉少的环境中,漂亮女人永远是男人追逐的目标。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世俗社会,浮尘起舞,她们路途坎坷,难免落入芸芸众生平凡的归宿。这些鲜活美丽的形象,她们不平凡的故事,难道不值得歌颂吗?

        多少年的累积与凝聚,多少个日夜苦思冥想的构思,无数零星的生活碎片飞舞而来,无数梦幻般的倩影在时间和空间中穿梭,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美丽女性羽翼渐渐丰满。我便头悬梁,锥刺股,抛弃一切业余爱好,坐在书案旁,爬着格子密密麻麻写下去。锄禾不必日当午,花落未必风雨中。每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有原型,每一场突发事件都有前因后果,每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都是一个故事。这些人,那些事,在我脑海中酝酿翻滚造就。在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正是中国女性百折不挠坚强性格的真实写照。时代需要这种榜样,中华民族更需要这样的女性。

        小说是人类精神最绮丽的一束光亮。一本史书可以令人抵达已经远去的世界,一本经典能引导我们的灵魂到达另一个精神高度。每一部小说都有各自的触发点和至高点。社会需要文学传递正能量。人生需要探索,时代需要文学推进,而生活又是那样动荡和迷人,我没有理由不去面对。尘世苍茫如海,往事如梦依稀,是在富有的物质中偏安一隅,还是在痴爱的文字中遍尝甘苦?时光如一支飞逝的利箭,把纷繁多彩的世界抛在身后,岁月在我额头快速掠过,我不忍历史把它遗忘,深沉的责任和记忆向我打开一扇神奇的窗子。写作的过程原本就是起伏激荡的过程,它的魅力,足以抵消写作极其繁重的心灵磨难。最好的木料不经精雕细刻永远是木头,最丰富的生活不经文学提炼永远成不了文字,作品的成色从来取决于生活底色的厚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精心打造与构画,一个新时期的东方女性脱颖而出,她凝眸含情,清新典雅,风情万种地招着手向我们走来,她高于世俗但未脱俗,她所在的时代得天独厚,她还聪慧过人,那就叫她高天慧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