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加拿大在世法语作家入华

    伊夫•博歇曼名作《街猫》在中国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23日   08 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加拿大法语作家伊夫•博歇曼(Yves Beauchemin)的小说名作《街猫》(Le matou,“公猫”),马上将由漓江出版社在中国内地出版。
      大猫
        胡小跃汉译《街猫》,应为土生的、在世的魁北克作家首次有作品进入中国。
    小说描写了蒙特利尔有为男青年……受到……和折磨的故事,兼及巴尔扎克式的魁省社会百态。从本领高强的坏老头,到让人心碎的小酒鬼。书中不仅有大量妙趣横生或行为反常的市井人物,亦有高速前进,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节奏。
      《街猫》是博歇曼最成功的作品,出版三十余年来,已经销出了一百五十余万册,包括在法国卖出的七十万册。就一本加拿大法语小说而言,这已属天文数字。在法国,一本文学小说若有一二十万的销量,便要谢天谢地谢大奖了。
      “《街猫》于1981年出现时,谁都没想到(包括我自己)它会在魁北克和法语国家流行,然后通过英译本在整个加拿大和美国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又被译成了十八种其他外文。”博先生在中译本序言中写道。“1985年,这部小说被电影让•博丹搬上了银幕,后来又被拍成了电视剧。《街猫》(及以后各书)的成功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当中。无论在哪个国家,这都是一种罕见的令人羡慕的幸运。我每天早上醒来都带着感激之情享受着这一特权。”
    街猫已成大猫。

      暗藏的政治
      但《街猫》又不仅仅是一本畅销书。它的写作始于1974年,正直寂静革命(Révolution tranquille)风起云涌,魁北克人党(Parti Québécois)崛起于政坛之时。
      “弗洛朗是个野心勃勃的魁北克青年,渴望成功,精力充沛。”博歇曼告诉翻译家胡小跃。“在1980年之前的魁北克文学中,我看不到太多像他这样的人。”
      评论家并不总是像作者这样轻描淡写,很多人将小说主人公弗洛朗•布瓦瑟诺视为不断壮大的魁北克民族主义力量,力争在北美的英语世界里争得立足之地,最终从加拿大分离出去。法裔加拿大人变成了魁北克人,以此名组建的魁人党赢得了1977年的省选,继而在1980年,也就是《街猫》出版的第一年,举行了第一次未获赞成的主权公投。
      博歇曼的成名作和首部小说《任人摆布的》(L’en-firouape,1974)同样如此,该书为他赢得了次年的法魁奖。书名来自一个特有的魁北克法语词,描写某青年男子逃离蒙特利尔,最后又不得不到回到这座城市。《任人摆布的》形同政治含义自明的寓言,让人想起1970年震惊加拿大社会的魁北克十月危机(La crise d'octobre)。而在《街猫》中,主人公固然也曾一度离开蒙特利尔,南下明媚的美国,却只是肉身与城市的暂时分离,故事的中心和重心,仍然不离乱云笼罩的皇家山。
      围绕着怪老头拉塔布拉瓦斯基的形象,也有争议。即使他并非犹太人,仍然有人指出博歇曼反犹,或至少代表了法语魁北克人强烈的排外情绪。
    72岁的博歇曼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胃口。在推特@YvesBeauchemin 自称是个“对音乐、政治抱有热情的人”。不过,由于不怎么发言,此人的追随者只有九位,在读书报记着加入之后,终于达到了两位数。
      上个礼拜,博歇曼对魁北克《新闻报》说,他正在写作以本省政治腐败为主题的小说,书名未定,但预计明年上市。
      他说,新书的起因是近年来弥漫于魁省政坛的腐败气息,以及悬浮在魁北克社会上空的有毒空气。

      加法文学
      《街猫》中文版的出版是个标志性的事件。我们因此得到了一张相对完整的加拿大文学版图,上面不仅有以希尔兹、阿特伍德、芒罗、翁达杰,甚至伦纳德•科恩为代表的加美文学,也有了方兴未艾、面貌独特的加拿大法语文学。
    寂静革命是一场触及法兰西加拿大人灵魂的大变革,在此前后,魁省文艺界自我意识空前觉醒,给博歇曼这一代法魁作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孙桂荣在所著《魁北克文学》(外研社,2000)一书中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政治背景。
      “1959年,魁北克保守势力的代表,政府总理[省总理]杜普莱西逝世,让•勒萨日的自由党在1960年的大选中取得胜利,从而开始了一个变革的新时代,一场平静的革命。杜普莱西的死象征着传统主义和因循守旧时代的结束,与魁北克人摆脱传统枷锁的愿望不谋而合……勒萨日的自由党在保守势力面前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60年代以后的魁北克小说正是反映了上述两种势力的斗争和这场深刻的大变革。”
      博歇曼的日子始于1970年代。
      “从1970年开始,魁北克文学就处于持久的爆发当中。”在读书报中获得的一份对话录中,博先生告诉胡先生。“举个例子。去年,魁北克出版了四百多部小说,也许还不止。这对只有八百万人口的一个省来说,算不错了吧?甚至连整天看书的专业文学评论家也看不完魁北克当年出版的小说。让我只列举几个我喜欢的作家吧:加布里埃尔•鲁瓦(Gabrielle Roy)、雅克•费隆(Jacques Ferron)、雅克•普兰(Jacques Poulin)、安德烈•马若尔(Andre Major)、达尼•拉费里埃(Dany Laferiere)。这个名单还可以延长……”
      艾丽斯•芒罗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后,博歇曼第一时间表示了祝贺。
    10月10日,他通过电话告诉《新闻报》,芒罗的获奖是加拿大文学“一个非凡的荣誉”。
      “对女作家们而言,这是重要的一天。”博先生又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