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由“出书为什么”到“没书可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23日   04 版)

        偶翻旧报,看到耿宝文先生《出书为什么》一文,读后深有感触。也不禁沉思:在社会日趋文明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会“没书可读”。

        书出得越来越快,不过都是跟风炒作、粗制滥造,都是些剪刀十浆糊;书的包装越来越精美,印刷越来越精良,不过都是“用身体写作”的、“美男作家”、“美女作家”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不想上床”、“我这里一丝不挂”……光看名字就恶心。

        著作等身的所谓专家、学者,“高产作家”的书越来越多,不过没多少内容可看,书越来越不堪卒读……斗胆问一下这些高产作家:当你们读到杜工部“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时会不会感到脸红耳热?

        不错,每年20多万种新书的产量、令人应接不暇的图书排行榜、乐此不彼的图书签售会……热闹非常。

        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看似繁荣无比的图书市场其实存在着太多太多的泡沫成分,能令人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精品严重缺失。

        不容忽视的是,书界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导致了我国国民阅读率的持续低迷。奇怪的是,虽然国民阅读率的持续低迷,但国内图书业还“很好”的活着。据说这是教材和教辅类图书的“功劳”,因为这类图书一直以来都在图书销售上独占鳌头、苦苦支撑着大局(有统计表明,教材和教辅类图书占中国图书总销量七成左右)。我想,如果各出版单位不改过自新,努力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单靠那些所谓的畅销书在市面上张牙舞爪,等教材和教辅类图书经营权彻底放开以后,我国图书出版业必将很难看地死去。

        记得孔庆东先生曾说,现在出的不叫书,叫出版物。说得真好!真正的书应该是那种能够在读者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刻骨铭心的。缺失了这个基本要旨,书籍之于读者的神圣感、殿堂感自然会越来越弱,甚至荡然无存,就不配称之为“书”!

        有鉴于此,套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留下的感慨作为结语:今天“无书可读”!

        (广州市南沙区 何润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