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9月18日 星期三

    群居者的百年孤独

    胡兴曼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18日   11 版)
    《巧克力战争》,[美]罗伯特·科米尔著,刘雪成译,译林出版社出版,26.00元

        《巧克力战争》(The Chocolate War)写作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年美国作家罗伯特·科米尔只是把儿子在学校里发生的寻常小事“添油加醋”一番,自己也未曾想到,该书在出版前后竟遭遇到如此多的阻碍与争议——直至作家死后的2004年依然位列年度禁书单榜首,而与此同时,也是这本书为其赢得包括玛格丽特-亚历山大-爱德华终生成就奖、美国图书馆不朽青少年图书在内的众多奖项与赫赫声名。此书的各个版本迄今仍居于亚马逊图书畅销榜前列,形成两代读者共同阅读、一起讨论的鲜见局面;它的出版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仅开创了“科米尔式”的写作风格,也启迪了史蒂芬·金在内的一大批欧美作家,小说还被改编为电影搬上大银幕,却又因编剧擅自“艺术处理”了故事结局而被该书读者痛责……

        如此多的标签令《巧克力战争》亦正亦邪,充满神秘感。其实,这是个并不复杂却没有结局的故事。倒并非故事本身有多么深奥,只因为探讨的那个话题,在当下现实中依然无法得出答案。

        十四岁的男孩杰里是一个普通高中生。刚经历丧母之痛,刚转到一个名叫“三位一体”的天主教高中就读,刚申请加入足球队,刚交到一个朋友,却被学校里一个秘密组织“守夜会”的首领阿奇看中,卷入“守夜会”与代理校长利昂修士的权力斗争中。利昂修士为了掩盖自己挪用公款的恶行,在学生间发起巧克力义卖活动,他找来阿奇要求与“守夜会”合作,以确保义卖成功。阿奇表面上答应下来,私底下却指派给杰里一项任务,令他在义卖开始的十天中公开拒卖巧克力,十天后再开始服从学校的义卖,以此作为对学校和老师的挑战。谁也没想到(包括杰里自己),当十天期满,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杰里也会顺理成章地加入义卖大军时,杰里却选择了拒绝……小说接下来只是坦诚而客观地描述了杰里陷入孤军奋战后的窘迫与惨烈。一个人向全世界宣战,会有怎样的结局?书中没有明示。可以肯定的是,现实中要做一个“孤胆英雄”,并没有华丽布景或任何光明预兆。小说作者并非要证明什么真理或曲终奏雅地讲述一个寓言,却将那些往往被人们忽略或回避的现实缩影在读者面前,希望引起“敏感而具反省力”的读者们“疗救的注意”。当问题摆在眼前时,你必须自己决定如如何取舍,如何自处。

        你敢不敢撼动这宇宙?《巧克力战争》的主人公杰里在自己储物柜里贴着一张海报,上面有这样的诘问,也是杰里身不由己卷入一连串灾难性事件后不断反问自己的命题。这是个虚无飘渺的浩大假设,很少有人会真正思考。一来由于人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实在太多,急需解决的事情数不胜数;二来随年岁递增,生活流源源不断,生活圈越来越小,所有事情似乎都有既定轨迹,教人养成只做不想的“生存习惯”。 在人潮中顺流而行是最最省力的事,纵然要去的地方和你最初设想的不一样,但毕竟能求得安身立命。然而循规蹈矩的升级版就是无论结果如何,遵命才是唯一的出路。逆流而上的恶果则有很多,要么是被众人踩踏,要么众叛亲离,要么迷失方向……或许有幸运儿发现了新大陆,那也得经历数代之后被人重新拾起,翻案,成为身后之名。

        我们多数人都活得很累。被囿于每一个既定背景中,需要遵守每个游戏规则,譬如家庭、譬如学校、譬如公司、譬如这个社会。所以,每只初生牛犊都需要试炼。有时候,他们在万千宠爱中长大,以为外面的世界永远是监护人精心营造的样子:风和日丽,处处有爱、人人和气,想要什么伸手可得;有时候,他们在逆境中苟延残喘,一早见识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若要生还,唯有以牙还牙,以恶制恶。在两个极端中间的多数人,在前辈的告诫中长成,牢牢谨记:凡事最忌强出头,切莫铤而走险。于是按部就班走上一条前人走过千百遍的路。当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益发坚信了前人的智慧,将罩在身上的壳再裹紧一些。 

        你没法要求这个世界公平,从降生那一刻起,每个生命便不可能整齐划一。人是群居动物,却最易孤独,我们追寻的只是小小的归属感,却最难长久得到。其实,如果从一开始习惯孤独,享受孤独,日子会过得从容轻快些。然而,真有人能习惯孤独?谁不想有个避风港,谁又没有想找人倾诉的时刻?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为不孤独而付出的代价就是服从,服从这个既定的规则,服从制定规则的人和组织,不问原因的服从,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这个团体中的一员,你们有一样的颜色,说一样的语言。也许,扮演这样一个群众演员,才是安全的明智之举,不用暴露在舞台中央,无需承担责任、应对风险, 要做的,只是在方阵中整齐地随声附和,哪怕滥竽充数也好,远离风口浪尖。杰里原本就是想这么做的吧?小人物的宿命本该如此,沉默的温驯的大多数,在集体庇护下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 

        这就好像军训时的报数,当前面的队友1、2、3……一路报过来,后面的数字总会脱口而出,就这么简单。任何一个卡壳都是不协调音符,在指挥官投来问责的眼神前,自己已觉得无地自容。生活中有太多的惯性,我们一早习惯成自然。譬如每天的放学、下班、搭乘公车,走进某条街道,遇见某群人,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一成不变地重复着,助长了我们对于安稳的渴求。渐渐地,我们害怕改变和被改变,我们宁愿相信权威人士的论断,遵循先人遗留下的古训,因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总不会错到哪里去。《巧克力战争》的作者科米尔似乎更倾向于“人性本恶”的观点,而这种“恶”更多体现为一种生存守则,在血液里代代相传。弱肉强食,强弱对峙时,什么“英雄主义的完胜”、“正义一方终将获胜”统统是莫大的谎言。或许公道自在人心,但也仅仅一闪而过,止于心底,真正挺身而出的能有几个?事实上,人们心里的公道依旧锁在每个人心底,表现出来的只是沉默,抑或默许。这正与鲁迅先生一早所指的“看客心理”不谋而合。当事不关己,作壁上观者之于被围观的当事者永远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我们之所以庸庸碌碌地活着,或许只是没有触到那个底线。 

        试问,倘若有一天,你成为那个被围观的人。你其实真的很想隐忍、退让,可是,有一条底线横亘于眼前,如若失守,整个人生顷刻溃塌,此时,你会怎么做?是一退到底,抑或奋起反抗?前者或可换来片刻安宁,后者或许让你头破血流。这个时候,大幕猛然掀开,你被推到舞台中央,形只影单,无所遁形。台下看客带着麻木的狂喜,翘首等待着你的演出。就像《巧克力战争》小说结尾,对杰里的最终审判——一场邪恶疯狂的拳击赛,他的对手远远不止台上的大块头詹扎——台下那一片喧哗骚动着的观众才是更强劲的主力军。这个时候,你是否会忽然发觉,自己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曾在台下观赏别人的独角戏?你扮演的又是怎样的角色?小丑?困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