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8月21日 星期三

    马洛伊·山多尔遗作《我想保持沉默》出版

    包括《一个市民的自白》,马洛伊多部作品即将进入中国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8月21日   04 版)
    马洛伊·山多尔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自杀24年后,匈牙利大作家马洛伊·山多尔的小说《我想保持沉默》首次出版。

        马洛伊曾在日记中提及,他正在写《一个市民的自白》(EgyP°1gá“V“11°“á““i)第三部,后来没了下文,但手稿在其遗稿箱子里发现,并于日前以《我想保持沉默》之名在匈牙利付梓。

        勤奋的匈牙利语文学专家余泽民已连续数年,全力翻译马洛伊的多部作品,《一个市民的自白》也在其中。书中的一章刚刚以《少年逃》为名,刊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的今年第三期《小说界》双月刊。这是马洛伊进入中国的前奏。《一个市民的自白》全书有望在今年年内,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马洛伊1900年生于考绍(现斯洛伐克科希策)。弗朗兹·斐迪南大公遇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14岁,这也是《一个市民的自白》的叙述开始、奥匈帝国的田园牧歌结束、少年出逃的年代。

        “话说回来,出于本能,我的言行举止无可挑剔,仿佛知道自己已经投身到一桩大事件里,我失去了乐园,但作为替代我得到一座地狱,我惊愕地猜想,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种所得,而且并不是最后的补偿……”(余泽民译文)

        《我想保持沉默》亦以同样具有象征性的历史时刻开场,这一次是1938年3月12日的德奥合并。十年后回忆那个时刻,他已有要出大事的预感,却不清楚这些事件对他和他的国家将带来怎样巨大的影响。根据匈牙利文学在线日前所刊西拉吉·索菲娅(S“i1ágyiZ“ófi“)文章的介绍,马洛伊在书中回忆,那时他晚上去剧院看戏,第二天依例打网球,然后坐下来工作,仆人像往常一样为他端来橙汁,可是,所有这样的时刻都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我坐在房间里,身处边境地区,在这个国家,一千年来,生活始终基于基督教文化的惯例,我认为我是个作家。我也认为我属于某一个带有一定学识的阶级,这个阶级以及这种学识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他写道。

        奥匈帝国解体后,根据1920年的特里亚农条约,马洛伊的家乡考绍被划入捷克斯洛伐克,但1938年,捷国将亡,此城再被割让给了匈牙利。当时的马洛伊作为记者,亲眼目睹了考绍回归的庆祝场面。但是,他感受到的不是纯粹的幸福,而是一种幻灭。因为那些来自“祖国”的匈牙利人的举止,恰如面对土著人的殖民者。马洛伊称之为“祖国人”(“″yá“°K)。西拉吉女士说,这是一种她此前从未听闻的说法。

        “带着嫌恶和怀疑,‘祖国人’占领了各个办公室———而当地人带着酸涩的幽默,将这些祖国派来的公务员和军官们称作‘祖国人’———这些人开始‘发号施令’,使用的是一种不耐烦的、空洞的、绝对老式的爱国主义口号。”马洛伊写道。

        马洛伊·山多尔原姓格罗斯施米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走,辗转意大利,定居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1989年2月21日,他举枪自杀。

        今天在欧洲,马洛伊已被奉为大师级的作家。

        在评价匈牙利诗人科斯托拉尼·德热身后出版的作品时,马洛伊曾经写道:“死诗人仍在拼命工作:他仿佛身居实力之巅。生命与死亡无足轻重。只有创作精神和作品才事关重要。如果不留神,我或将在这篇评论的结尾写道:我们可以继续期待他伟大的作品。”

        前述西拉吉女士的文章题目就叫做《死诗人仍在拼命工作》。

        我们期待马洛伊的小说,特别是他的日记,早日在中国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