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31日 星期三

    技术进步服从于经济规律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31日   10 版)

        作者:管汉晖(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里夫金像是思想家,他有洞察力,提出了很多大的方向,但每个方向上都没有深入,更深入细致的研究,需要学问家去做。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有道理,但里夫金主要是从新能源的角度讲,这样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话,视野就窄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还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等。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译本似乎有不少错误,不知是原著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第10页,印度的增长率9.6%,中国的增长率14.2%,这个肯定不对,这个数据太高了。第11页,在20世纪70年代到2009年间,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均产出比率从3%上升到了19%,这个数据太高了,如果19%的话,三年多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了。第213页,当经济学家分析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时候,人均资本投入只能解释经济增长的14%,剩余的86%却无法说明,因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罗伯特·索洛将这86%称为“对我们无知的一个度量”。这里的讲述不很准确,其实索洛模型的意思是说,要素只能解释1/3的产出增长,还有2/3是要素没法儿解释的,索洛把这个东西叫索洛剩余。

        我觉得里夫金对经济学懂得不是太多。他说经济理论变得无关了,我不能同意。其实经济规律是支配世界运行的普遍规律,很多时候科技进步可能是从属于经济规律的。比如数码相机出现之后,传统胶卷工业基本就消失了。一个相反的例子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曾经发射了一颗铱星,其技术是很领先的,但因为成本太高,这颗铱星基本上就报废了。我的意思就说,很多时候高科技还是要服从于经济规律,如果没有成本优势的话,新技术不一定能很快流行起来。当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后,成本的下降有一个过程,必须过了某个临界点,新技术的使用才会呈现井喷的状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