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只要看看媒体、瞧瞧广告,你就会发现,遍地皆有“节”,而且都贴上“文化”的标签。翻开书桌上的台历,除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外,涌现出不计其数的人为“文化节”。这周是梅花旅游节,下周是梨花文化节;今天是茶文化节,明天是酒文化节;这个月是郁金香节,下个月是月季花节;刚送走了枇杷节,又迎来了杨梅节。其间,还穿插了无数个层层叠叠的数不清记不全的庙会、花会、龙虾节、草莓节、葡萄节。人们在尽情享受“节”的欢快的同时,当然也掏空了自己的钱包。至于人们亲历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文化“节”后,对艺术的熏陶、文化的滋润、知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等,有何收获,似乎不得而知。(人民日报,6月24日)———遍地开花的“文化节”可能不缺乏文化内涵,但多半缺乏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