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中外专家探讨莫言与东半球文艺复兴梦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6月05日   04 版)

        本报特约记者戴铮报道  日前,“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两百多位中外学者齐聚这一盛会,共同探讨泰戈尔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价值和世界意义。

        1913年,“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泰戈尔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东方文化引起世界关注;2012年莫言获奖,使东方文化再度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泰戈尔与莫言分别位于这一百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始末点上,成为东方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典型。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更深入地发掘泰戈尔与莫言获奖对东方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不但有利于培养东方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而且对世界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也是此次研讨会举办的背景。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教授发表了题为《从泰戈尔到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标准》的主旨发言,他表示,有人认为莫言获奖以后,中国作家才“真正走进了世界”,这种说法是值得怀疑的。所谓“世界”本就是人们居住的地球村,每个种族的文学,包括中国文学,都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只不过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世界就是欧洲,文学也还存在着一个“圈里”“圈外”的问题。

        陈思和认为,莫言不讲孔子、老子,他的《生死疲劳》向全世界揭示了一种与过去主流宣传的“温良恭俭让”截然不同的东方真正的文化,那就是 “坚韧不拔地追求自由和真相”,这种来自民间、跟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文化与《聊斋》一脉相承。

        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谭中教授是有着“现代玄奘”美誉的中印文化杰出使者谭云山的长子,他主旨发言的题目为《发扬东方文明真善美精神,迎接东半球文艺复兴》。他指出,泰戈尔极力提倡推广“真善美”精神的文艺,而莫言的《蛙》相当精巧地在现实故事中把人们心底的“真善美”精神与社会的“假丑恶”现象划清界限,使人爱憎分明。

        谭中认为,中国文艺界需要以泰戈尔为榜样,大力提倡“真善美”精神。中国现实生活中丰富的“真善美”精神金矿远远没有开发。如果认真开发的话,中国也会出现许许多多像泰戈尔那样的伟大作家,那就会使中国出现“文艺复兴”的现象,使中国沿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条轨道大踏步地向前迈进。那样的话,不但中国能圆“中国梦”,整个东半球都会像几百年前的欧洲那样出现“文艺复兴”,使得亚洲与全世界面貌一新。

        此次研讨会还就泰戈尔与中国、东方文化复兴的回顾与展望、莫言作品的乡土性与世界性、东方文化国际化与翻译、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