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后期,有一种新的文化承传载体——书院,它联系着传统与现实,一方面传承创新思想文化,一方面培育人才、移风易俗,在唐宋及以后的社会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书院历史、书院制度、书院文化的研究,是倍受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拥有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与文化遗存,有一批专家从事于书院及其思想文化的研究,出版了系列成果。肖永明教授的新著《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就是研究书院文化的又一部力作。
《儒学·书院·社会》共33万余字,包括八章,可以分作三个部分。第一章《序论》,主要考察了学术界在书院方面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在书院史、书院制度、书院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细致梳理、分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确定了该著的研究重点和撰著风格,即将作为文化教育组织的书院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综合的整体考察,着力挖掘它与社会其他组成系统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彰显书院在社会文化系统中所发挥的独特功能与作用。
第二章《书院的兴起与唐宋之际的社会文化环境》、第三章《书院发展的社会动力》重点围绕书院的兴起与历史发展进行讨论。作者秉承学术界关于书院肇创于唐宋之际的看法,但是将研究重点从追溯书院的产生时间转向对书院制度定型、成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考察上。作者主要考察科举制度下社会流动的加速及社会成员对文化的崇尚、印刷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的下移、官学教育系统的衰落、私学教育的盛行,揭示它们在书院兴起与发展中的积极意义。作者还具体论述了书院发展中的五大推动因素,包括君主、地方官员、家族力量、士人、商人,并结合史料细致考辨分析这些因素推动书院发展的特殊途径、形式、动机以及所取得的效果。在关于书院兴起与发展方面,该著提出了不少独到的看法,如强调士人在推动书院发展中的使命感、责任感是确立自身身份认同的深层需要,商人通过书院象征物不断强化与儒家文化的联系而淡化原有的社会身份等。
第四章《书院与宋元时期的理学》、第五章《书院与阳明心学》、第六章《书院与社会政治》、第七章《书院祭祀的文化内涵》、第八章《书院与地域文化的发展》主要彰显了书院在思想学术、政治文化、祭祀文化、区域文化方面的社会文化本质和功能。作者在考察书院与理学内在关系时,揭示宋元时期书院与理学逐渐结合与相互促进的历史史实,并分析了这种结合的内在必然性,书院在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自主性等方面与理学一致,书院的发展推进了理学的成熟与传播。作者着重分析了明代书院讲会的独特性,揭示了阳明学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关于书院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作者主要考察书院在发挥儒学的社会控制、调节功能与士人的社会价值方面的作用。书院祭祀是该书又一别具特色的内容,作者具体考察了书院祭祀的状况,以及书院祭祀与强化儒家伦常观念的认同感、儒家学说道统意识的关系。明清时期,全国各地书院大兴,在传播融合朱子学、阳明学,推动区域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此,作者主要考察了书院对地域儒学学派思想学术的提升作用、书院的地域文化格局、书院的藏书、刻书与地方文化,以及书院在地方人才培养、区域文化交流中发挥的积极影响等。
《儒学·书院·社会》纵横交织,眉目清楚。既有对书院发展的历史沿革的梳理,又有对书院内部管理、制度、活动以及经济来源的探讨。在论述理学、心学、祭祀文化与道统等和书院的关系时,也能注意纵横结合,内容丰富而有条不紊。该书中,观念史与文化史、社会史相结合。重视对书院文化形态学考察的同时,也加强了书院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动态互动关系把握,突出了书院在社会文化包括思想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同时,该书文风简约,语言明晰,资料丰赡,引证扼要,将学术性与通俗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颇具可读性。该著末尾《主要征引文献及参考著作》列举相关主要文献400余种,可以作为读者进一步研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