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丁杨)曾因记录故乡梁庄现实的《中国在梁庄》而获评论界、读者肯定的作家梁鸿近日又推出非虚构新作《出梁庄记》(花城出版社),此书可谓《中国在梁庄》续篇,前者着力讲述梁庄人留守梁庄的故事,《出梁庄记》则将关注点投射在离开梁庄外出打工的群体。“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评论家李敬泽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作家阎连科认为《出梁庄记》“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
日前在京举行的“看见‘看不见’的中国”《出梁庄记》新闻发布会上,梁鸿谈起创作缘起,“写这本书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我在写《中国在梁庄》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在梁庄》写的是梁庄在家的老人、妇女、儿童,还有梁庄的自然环境。但是梁庄的在外打工者并没有呈现出来,只有把他们写出来,梁庄才是完整的当代村庄,也才是完整的生命存在状态。”为此,梁鸿在2011年1月和7月初重回梁庄收集在外打工梁庄人的联系方式,了解梁庄打工者所在地、从事职业及家人的情况。之后,她历时2年走访10余个省市,先后采访340多人,搜集整理出将近200万字的图文资料,据此完成《出梁庄记》。书中用大量平实、口语化的文字讲述外出打工梁庄人的现状,他们的故事中有艰难、眼泪,也有希望和喜悦。“农民工是一个被符号化的存在,具体是怎么样的,我们其实不太清楚,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写作,去掉这种符号化,同时唤醒某种东西。”梁鸿说。
“这是这两年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作为小说家面对这本书感到很心虚,某种意义上也感到很惭愧。”作家李洱表示。而阎连科更是认为:“报告文学之所以存在,幸亏有《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这样的作品。非虚构作品充满小说无法达到的力量,《出梁庄记》和我们的现实几乎同步,所以我说非虚构作品构成对整个小说创作的挑战。”为此,他想要调整今后的写作角度。